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重构超大吨位起重机“筋骨”

    本文字数:1205

“陈工,我们的超大吨位起重机插销缸的零件太多,结构太复杂了!”在徐工液压特种缸分厂装配车间内,装配工人彭师傅正拉着陈向兵“投诉”,“你看这件滑道结构损坏的产品,结构太复杂,拆卸也困难,修复起来费时又费力,为了保证修复质量,得一件件打磨拆卸,再加快速度也需要近一周时间,咱们能等客户也不能等呀!”

超大吨位起重机具有载荷复杂多变、作业频繁、高精准控制的工况特点,要求所配套的液压零部件具备自重轻、精准运动、高可靠性等特征,这对液压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研发人员的陈向兵一直把优化超大吨位起重机伸缩液压缸结构当作一项重要任务,但彭师傅的这句“客户也不能等呀”让他决心再加快进度,一定要早日实现超大吨位起重机伸缩液压缸的结构优化。

超大吨位起重机伸缩液压缸是超大吨位起重机伸缩臂的“筋骨”,能够在伸缩臂伸缩和吊载过程中,起到精确控制和驱动锁止及解锁伸缩臂的动作,它的结构复杂,技术难度也大,是技术团队重点攻关的对象。

前期,陈向兵联合团队成员,集结分厂、质量、售后等各相关部门,对产品开展了多轮评审,但他知道,优化产品结构不是一件能轻易达成的事,必须把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周全,才能确保万无一失。于是,在评审产品的同时,他和团队成员深入走访调研,积极与主机客户技术部门交流沟通,结合整机运行工况、客户实际需求,梳理当前产品的痛点和难点。

“经过调研整理,我发现问题主要集中在入轨爬升难、精准控制偏差大、运行不稳定、重量重等几个方面。”陈向兵把彭师傅的反馈印在脑海里,保证优化后的产品在生产时释放产能,提升加工效率及生产过程的一致性及稳定性。

确定了优化方向,陈向兵和团队成员从产品结构、工艺加工、可靠性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思考,朝着“研发出一种同时兼顾可制造性、可维修性和经济性的产品结构”目标前进。

经过数轮评审、研讨及改进,同时运用有限元仿真分析,充分验证该产品的设计结构、制造工艺,陈向兵和团队成员一起研发出了缸筒固连双驱动伸缩结构及滑道爬升结构。新的产品结构不仅应用了缸筒固连、滑道入轨爬升、五边形滑道等技术,改变了传统超大吨位起重机伸缩液压缸入轨爬升方式,实现滑道入轨自适应爬升,降低了滑道故障率,还有效改善了液压缸的可拆卸性,从根本上降低了产品的维护成本,所采用的悬空式滑道结构也实现了液压缸的减重,提高了产品轻量化水平。

产品技术升级,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质量也得以大大提升。以800T产品为例,其生产周期缩短15%以上,轻量化水平大幅提升,质量反馈率也进一步下降。

当陈向兵再次见到彭师傅时,他正在进行滑道总装,“这种结构较之前好多了!不仅简单、操作方便,在装配过程中,还能有效避免密封拉伤、零件漏装错装等问题,操作顺手效率高多了!”彭师傅笑呵呵地说。

前不久,在重庆举行的第三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上,徐工液压《一种超大吨位起重机伸缩液压缸用悬空式滑道爬升结构》以全国职工“五小”成果亮相,吸引不少同行驻足探究。

陆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