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合成工序的“安全哨兵”

    本文字数:1280

清晨的阳光刚爬上球罐的弧顶,一个蓝色工装的身影已开始巡检。这人正是南化公司合成三班班长肖胜,一位有着多年党龄的技术骨干,更是同事们眼中能啃硬骨头、善打攻坚战的“领头雁”。从日常巡检到应急处置,从班组管理到技术攻坚,肖胜用“认真”二字打底,以“勤勉”为笔,在煤化工生产的第一线书写着一名党员的担当。

鼻子里的“报警器”

“安全这根弦,松一秒就可能断。”肖胜的巡检路上总带着三样宝:手电筒、测温仪,还有格外灵敏的鼻子。

4月13日那天大清早,他刚走到液氨泵房门口,鼻腔突然捕捉到一丝极淡的呛鼻味。“不好,是液氨!”他冲进泵房,白色的气化烟雾正从液氨泵B的压力表根部往外冒。“泵后压力12公斤,再漏下去密封垫就得崩!”肖胜一个箭步冲过去,抓过阀门扳手,手腕翻转间几道阀门依次关闭。当最后一道阀门“咔嗒”锁死时,他后背的工装已被冷汗浸湿——再晚几分钟,泄漏量就会触发紧急停车联锁系统。

5月下旬的那场“追味”更显传奇。那天午后刮着怪风,综合罐区的氨味若有若无。肖胜带着便携式报警仪在罐区转了三圈,终于在PI32002压力阀的丝扣处发现了发丝细的漏点。他立马找来扳手开始拧,10分钟就成功把漏点止住了。

6月23日凌晨1时,GDS系统GT-126的报警声打破值班室的宁静。肖胜带着组员冲进夜色,围墙内外的风向飘忽不定,氨味像捉迷藏似的忽隐忽现。“把报警仪绑在绝缘杆上,举到换热器封头高度!”他指挥着在两米多高的管廊下仰身操作,就这么查了一个多小时,一直忙到凌晨,才把漏点查到并彻底解决。因为这次处置及时得当,他获得了公司“二季度安全卫士”称号。

“我来”这两个字,比口号更有力

去年以来,公司新材项目抽走不少骨干,合成岗位一度陷入“缺兵少将”的困境。肖胜便是在这样的关键节点接过了班长的重担。

他接手的班组是清一色的“理工男”,个个直来直去、个性鲜明,如何将这群人凝聚到一起?肖胜没有豪言壮语,而是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现场的脏活累活,他带头干;遇到紧急情况,他冲在前;每年安排轮休,他总是先考虑别人。“作为班长,就得以身作则,多说一些‘我来’。”这句朴实的话成了他的口头禅。在肖胜的影响下,有活大家抢着干,有事大家一起上。

肖胜最明白“人心齐,泰山移”的道理。每天班前会,他都会留点时间听听大伙儿的心里话,谁有啥困难,他都帮着解决;来了新员工,他手把手地教,一点儿不含糊。有回新员工巡检时发现泵体附着黄色物体,因从未见过急忙汇报,肖胜赶到现场一看,发现只是普通毛絮。他没有简单打发,而是蹲在泵旁讲原理:“你看,这是附近滤网飘来的纤维,虽不是故障,但能发现异常就是好事。下次遇到问题,先琢磨三个‘为什么’——为什么出现?可能由什么引发?该怎么验证?”随后几天,他总找机会和新员工聊巡检心得,用耐心满足年轻人的求知欲。

他常说:“纪律是钢,人情是水。”有回有位新员工考试没考好,他在会上严肃地批评了,可会后又陪着新员工一遍遍练流程。在他的带领下,班组成员多次被评为“煤化工部之最”。

晨光漫过球罐时,肖胜的智能手环显示已走了8000多步。“你说为啥能坚持?”他低头看着管线阀门,像是在对自己说,“每次巡检完,看到这些装置安安稳稳运行,就觉得值。”

陈婷 裴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