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师徒三人齐上阵,数字赛场炼真金

    本文字数:990

在2025年江苏省班组长数字能力大赛化工赛道的决赛现场,金陵石化炼油二部的吴博枫师徒三人正全神贯注,面对屏幕中不断跳动的参数,沉着应对虚拟装置的突发状况。他们的指尖在键盘与鼠标间流畅切换,仿佛仍在熟悉的装置区巡检操作。

而这看似从容的背后,是在全省1457家企业、1.8万名班组长的激烈角逐中冲出的不凡战绩。师父吴博枫,与两位00后徒弟陈涵泊、戴致远,携手闯进决赛,并最终分别拿下第二、第八和第九名的好成绩。

这场由江苏省总工会主办的数字能力大赛,是新时代产业工人转型的练兵场。大赛依托“江苏工会服务一张网”与“职工之家”APP,构建“赛、训、练、比、学、创”六位一体的数字化赋能体系,提升班组长通用管理与数字应用综合能力。对于金陵石化而言,大赛恰逢其时。2025年,公司锚定“三基”工作深化年,重点关注三大员和技能人员对设备性能、工艺技术的掌握程度,以及应急预案处理的实战能力,并推出“最强操作手”等系列竞赛,将岗位能力、专业技术与工效联动紧密耦合。

“数字工具不是花架子,是发现问题、守护装置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吴博枫说。他曾凭借细致巡检避免过重大停车事故,更早早开始利用工余时间钻研数字平台,把日常经验转化为线上数据库。

大赛启动后,线上学习成了师徒三人下班后的“必修课”。他们通过移动平台学习理论、交流实操,两位徒弟一个擅长总结隐患排查技巧,一个强在仿真与现场融合,三人互补互学,迅速成长。

他们以“最强操作手”竞赛为契机全力练兵,以练提能。师父吴博枫对两位徒弟悉心培养,尤其注重化工专业理论知识与新时代数字能力的学习,一起钻研,互相交流,在不断学习、测试和竞赛中,持续提高岗位履职能力。

复赛培训犹如“熔炉”,他们钻研理论、加强实操练兵,甚至把硫黄装置的核心难题带到集训中,结合大数据与智能模型寻求突破。高强度数字孪生测试中,他们反复推演3D模拟预案,优化每一个操作细节。通过不断的训练与对数字仿真系统的分析学习,在快速实现流程精确、操作精准的模拟开工同时,准确排查模拟事故隐患,确保装置开工安全高效。

这份成绩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金陵石化“师带徒”传统与数字转型深度融合的成果。从厂内系列竞赛,到省级大赛舞台,公司以赛促训、以练提能,让岗位能力可衡量、可追踪,托举起一线产业工人的硬核实力。

在智能制造的时代浪潮中,他们以“三基”为根,以数字为翼,展现了中国石化人持续进化、勇立潮头的崭新面貌。

本报通讯员 罗涛 陈平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