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胡明峰:模具上的精密人生
本文字数:1237
位于惠山区的无锡新宏泰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有一位与模具共舞的匠人。他用30余年的坚守,从机床操作工成长为技术领军人物,在方寸模具间雕琢出精密人生,他就是无锡新宏泰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模具负责人胡明峰。这位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用85项创新成果诠释着“工匠精神”,成为惠山区制造领域的技术标杆。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1971年11月出生的胡明峰是惠山区原堰桥乡人,1988年9月他进入原无锡县微型电机厂工作,至今已37年,是公司“元老级”技术人才。刚入职的胡明峰在车铣磨钳的轰鸣声中,悄悄埋下了技术突围的种子,当同事们休息时,他在研究机床参数;当别人满足于熟练操作时,他已开始自学UG三维建模软件。在20世纪90年代的模具车间里,总能看到他捧着CAD书籍的身影。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这句常挂在胡明峰嘴边的话,成了他从基层操作工到模具负责人的成长密码。1996年,面对工艺落后、设备陈旧的困境,胡明峰带领团队啃下了日本富士公司吹上工厂和苏州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并引进首台价值300万元的加工中心。那些在图纸上反复演算的夜晚,在车间里调试模具的凌晨,最终化作企业国际化合作的“敲门砖”。
如今回忆起那段岁月,胡明峰总说:“模具的精度是磨出来的,人的本事是练出来的。”
“精益求精的生动诠释”
“制造业的利润藏在毫米里”,在原材料成本高压下,胡明峰带队赴多地考察先进技术,回来后在车间架起试验台,将冷流道和自动切浇口技术应用于注射零件生产。这项创新像一把精准的手术刀,不仅减少50%的浇口废料,让生产线效率提升近三成。他带着模具设计部件到北京参加展会加工,一待20多天,中秋节都没回家。
多年来,胡明峰带领公司技术骨干攻克67项技术难关,拿下13项发明专利,发表5篇技术论文,从优化模具结构到改进生产工艺,每一项成果都贴着“自主创新”的标签。这些数字背后,是他带着团队在车间度过的无数个日夜,是图纸上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迹,更是一位工匠对“精益求精”的生动诠释。“设计制造高质量、高寿命、高经济性的模具,是成为世界一流BMC/SMC热固塑料模具企业的压舱石。”胡明峰说。
“劳模创新工作室薪火相传”
“一个人的技术再高,也撑不起一个产业。”作为高级工程师,胡明峰始终记得自己是“技术传承者”。他成为新宏泰劳模创新工作室领军人物,在车间里设起“师徒角”,把AUTOCAD操作技巧、模具调试心得写成厚厚的笔记,手把手教年轻人看图纸、磨刀具。
如今,胡明峰带教的60余名徒弟已成长为企业技术骨干,其中12人拿到高级工或工程师证书,1人获评江苏省“卓越模具精英”。面对徒弟们的成就,他笑着说:“我最高兴的不是自己拿了多少奖,而是看到年轻人超过我。”正是他对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坚持,让工匠精神在惠山区的大地上生生不息。
从机床操作工到技术领军人物,胡明峰的故事恰如他设计的模具,“每一步都精准无误,每一处都凝聚匠心。”在惠山区这片崇尚技能的土地上,他用30余年的坚守证明:真正的工匠,既能在毫厘之间精雕细琢,又能在时代浪潮中勇立潮头,用技术创新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胡建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