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从“各自出彩”到“共创精彩”

江苏油田创新工作室联盟“握拳”破“瓶颈”

    本文字数:1590

9月10日,江苏油田整合劳模创新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青年人才创新工作室、博士后创新工作室、党外人士代表建言献策工作室等智力资源,建立创新工作室联盟。现场发布的《油田污水污油罐(池)分治处理技术》重点攻关课题,被全国劳模田明创新工作室和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中石化技能大师厉昌峰技能大师工作室揭榜,他们将联合创新,研制便携式一体化污油回收清砂装置,具备集成化作业功能、自动化控制、油砂干化处理等功能,使清砂周期缩短40%以上。同时,另有四个创新工作室自主结对,针对困扰油田生产的技术难题展开联合攻关。

近年来,江苏油田高度重视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把创新工作室作为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实基础,经过多年培育,截至目前,已建成17个工作室,成员逾200人,覆盖采油、作业、工程、设备、信息、新能源等各领域,并且在各自细分方向形成独特技术优势,成为解决一线生产难题的“专精尖”力量。

为整合各领域高技能人才创新资源,合力解决油田生产中的各项技术难题,江苏油田决定组建创新工作室联盟,油田围绕生产痛点发布统筹课题,由多个工作室联合“揭榜”,通过“统筹课题+自主结对”的“1+N”模式,让创新工作室从“单打独斗”转向“集团作战”。油田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大众创新。每年拿出100万元经费支持油田创新工作室技能攻关;对创新过程中产生的专利进行专项奖励,对特别优秀的创新成果,可直接申报油田或更高级别的科技奖励;对职工创新工作室进行考核评比,对业绩突出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优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制、优化技术技能职位晋升管理机制、完善精准有效的励才机制,进一步激发创新创效活力。

江苏油田组建创新工作室联盟,形成“1+N”抱团创新模式,靠的不是“一时热血”,也并非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有实打实的三项机制保障:明确牵头、双向对接、多元激励,从而把“联盟组合”炼成“高效战队”。在组织统筹上,油田明确由党委组织部、党群工作部(工会)牵头,负责联盟整体运作,从课题筛选、团队组建到项目推进,科学制定联盟攻关“路线图”,确保创新方向紧跟生产需求。双向对接机制,则是让攻关课题与生产需求、工作室优势精准匹配。油田各部门根据生产实际,梳理出技术创新、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提质增效等重点领域的需求,自上而下发布课题,由工作室联盟成员揭榜攻关。各工作室结合自身技术特长与研究方向,主动寻找合作伙伴,开展“跨界”协作,自下而上申报联合创新项目,创造了“握拳”破“瓶颈”的生动局面。

厉昌峰技能大师工作室与奚永俊劳模创新工作室联手,针对抽油机电机移动过程中操作烦琐、耗时久的问题,共同研发抽油机电机快速移动装置。“我们工作室在电机修复方面有经验,但涉及抽油机整体设备优化时,就需要厉昌峰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技术支持。现在通过联合攻关,优势互补,不仅能加快攻坚速度,还能推进成果转化应用。”江苏油田首席技师奚永俊说。厉昌峰技能大师工作室还与丁志敏劳模创新工作室合作,联合攻关油井车载移动式带压加药剂装置,力求提升油井套管带压加药作业的灵活性与便捷性,为油田节能减排和绿色环保提供保障。杨莲劳模创新工作室与张颖劳模创新工作室“跨界”联动,研发周41联合站原油外输码头远程报警器,推动信息化技术与集输工艺深度融合。

从“各自出彩”到“共创精彩”,江苏油田工作室创新联盟的启动,不仅为解决当前生产难题提供了协同路径,更通过机制建设为长期创新积累了力量。“通过双向对接模式和揭榜挂帅机制,让‘生产要什么’和‘工作室会什么’精准对接,既保证我们的攻关课题紧扣生产痛点,又让工作室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避免资源浪费,让创新‘有的放矢’,这样的机制让我们在创新路上奔跑更顺畅,也更有动力和信心。”已经与其他创新工作室结对,正在进行“撬装式加药扫线打压一体化装置”等两项技术难题攻关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油田首席技师杨莲说。

王庆辉 王槐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