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高职院校人才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与培养路径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丁燕燕

    本文字数:2307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迎来了“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发展机遇。“双高计划”作为重大教育改革战略,以提升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根基,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术人才为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论述不仅揭示了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内在逻辑,更为高职教育事业指明了精神方向——教育不仅要提高受教育者的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筑牢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根基。如何在高职院校探索一条文化自信之路,成为培育青年学生文化自信道路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文化自信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一)文化自信培养:是中国文化的责任底色

文化,承载着社会群体生存发展过程中的精神需求与思想观念,是其沧桑历史和意识形态的生动体现,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离不开独特的文化支撑。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积淀丰富,因独特的历史传统和基本国情,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解决中国的问题只能在中国大地上探寻适合自己的道路和办法。”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文化自信培育:与思政教育的同频共振

高职院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技术专业人才。文化自信,作为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深沉且持久的精神力量,在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与遵从,有儒家的“仁爱”“礼仪”,也有“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魄力,更有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抱负。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创新话语体系,采用更贴近学生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日常教学与活动中,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大学生清晰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的必由之路。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文化自信建设:是职业教育的精神底气

高职院校承载着高等教育的育人本质,更凸显“职业化”和“技术化”的特质。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下,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既是传统技艺的传承者,更需要与现代技术相结合,涵养工匠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推动人才成为行业发展的领先力量。工匠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是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在多年的实践积累中形成的宝贵品质,引导大学生养成严谨、细致、钻研的职业素养,是对中国传统技艺的“守成”,更是一种“创新”,推动高职教育实现“育人质量”与“行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二、高职院校涵养文化自信的路径选择

(一)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筑牢高职文化自信根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其宗旨是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国家精神与个人价值观相统一。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技术专业人才的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本使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人才培育各环节是基本任务。在实施路径上,构建多维度、立体化育人体系,一方面,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第一课堂,发挥主渠道作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导,提高学生思想认知意识,第二方面以实践活动为第二课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糅合在各项活动中,走近学生身边,走进学生内心,确保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守政治本色。

(二)以传统文化课堂为载体,拓宽高职文化自信路径

职业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既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兼具“匠技”和“匠心”人才的关键路径。在课程体系构建方面,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融合文化内容与技能内容。在课程内容方面,梳理中华传统文化与专业领域的关联因素,将传统文化的“传承性”与职业教育的“务实性”巧妙结合。在实践载体方面,依托校内外实践基地,开展传统文化主题实践活动,也可以结合专业特色,与相关传统文化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开展沉浸式实践活动,探索文化传承与专业实践双向赋能。

(三)以传统文化课堂为载体,拓宽高职文化自信路径

具有鲜明的职业属性是高职院校的立足根本,也是涵养文化自信的源泉。高职院校需要巩固优势专业竞争力,推动传统专业转型,以“产教融合”培养模式贯穿育人体系全过程。在文化建设方面,高职院校加强爱校荣校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特色,增强对学校的身份认同感,对自身文化内核和价值内涵形成发自内心的认同。借力企业优质文化资源,探索校企文化协同育人新路径,培育职业归属感,坚定学生“技能改变人生”的信念。依托优秀校友的资源,挖掘校友在行业领域的奋斗故事,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宣传,丰富院校文化内涵。

在新质生产力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他们不仅仅是专业技术的掌舵者,更是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他们的素养关系着国家先进技术和前沿科技竞争力,也决定着文化自信在育人实践中的落地深度。因此,高职院校须以“德技并修”为育人目标,厚植文化自信,坚定“技能报国”的理想信念,增强职业教育的认同感,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网络思政视域下大学生自信自立品格培养路径研究》(2024SJSZ0292)和校级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融入高职院校学生思政工作研究》(JSJMSZ2300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