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茶碗一倾天地宽

——读莫言《放宽心,吃茶去》

    本文字数:1390

贺 源

生活不必匆匆忙忙,呷一口茶,日子就宽了。

在现代社会的浮华喧嚣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与王振合作的随笔集《放宽心,吃茶去》为读者提供了一处宁静的精神栖息地。这部作品以散文、诗歌、摄影相结合的形式,记录下日常生活的点滴美好,引领我们走进一个更为宽广、从容的世界。

书名“放宽心,吃茶去”源自莫言在柏林禅寺时创作的诗句“放宽心境吃茶去,大义微言梦里寻”。这一书名本身就传递了全书的主旨:接受生活中的不如意,调整心态,寻找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莫言在书中关注生活中的小确幸,从细微处捕捉生命的闪光点。在山东胶州的土地上,他学习用拖拉机割玉米,面对机械化劳作的高效,他感叹道:“弯着腰的痛苦,只有弯过腰的人才知道,而直起腰来的幸福,也只有弯过腰的人能体会。”这种对劳动的直接体验与深刻思考,体现了莫言对生活本质的把握。

在湖南凤凰古城,莫言欣赏沱江晚景,写下了这样的句子:“在凤凰的石桥上,看沱江里的暮云,满头银饰的少女镶嵌在云里,梦里,人与桥动荡不安,还有什么不能释怀。”这些文字如画般描绘了眼前的景色,又传递了超然物外的心境。

《放宽心,吃茶去》记录了莫言国内外游历的所见所闻所思,形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在英国参观狄更斯故居时,他手书了狄更斯的名言:“人要像牡蛎一样,神秘、自给自足而且孤独。”这句话揭示了孤独的深刻价值——它是自我反思和成长的重要机会。

在希腊阿波罗神庙前,莫言沉思着古希腊先哲们的三句箴言:“认识你自己;凡事勿过度;承诺会带来痛苦。”这些古老的智慧在今日依然闪耀着光芒,指引着我们在复杂世界中寻找平衡与自知。

书中传递的一个重要理念是:放下对结果的执着,珍惜过程本身。

莫言在颐和园拍月时未能如愿,却没有纠结于遗憾,而是写下了“钓来东海一轮月,照我蹒跚夜路行”的诗句。这种将遗憾转化为诗意的能力,正是“放宽心”的智慧体现。

在新书首发直播中,主持人杨澜问道:“今天份子钱都没挣够,怎么放宽心?”莫言回答:“你没放宽心,也是挣不够。事情已经发生,紧张焦虑都于事无补。不如放宽心,喝杯茶,冷静下来想办法再绕一条路。”这种务实而又超然的生活态度,为当下焦虑的现代人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放宽心,吃茶去》首次收录了莫言日常生活的摄影作品,全彩四色的内页设计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书中摄影作品与文字形成了一种互文关系,共同构建了更为立体的叙事。

莫言拍摄的古树虬枝与“人生百岁也嫌短,樱花三日亦灿烂”的诗句并置,将植物学意义上的生命周期转化为存在主义的时间观照。这种视觉与文字的双重叙事,让读者既在品读文字,又在“目击”现场,获得一种复合感知体验。

《放宽心,吃茶去》最终告诉我们:生活的美好不在别处,就在当下。

莫言说:“就像猎人打猎,不一定每天都有收获,但过程本身就有意义。”这句话揭示了生活的真谛——价值不仅在于结果,更在于过程中的体验与感悟。

这本书邀请我们放慢脚步,感受生活中的小确幸:看一朵花开,听一阵鸟鸣,或者感受一缕微风的轻拂。“吃茶去”呼唤的,是每一个平凡人生中,那些主动为自己切割出的“宽心时刻”。

《放宽心,吃茶去》是一部治愈现代人精神焦虑的生活启示录。它告诉我们,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需要学会“且闲且停”的智慧,让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都能被我们用心感知。茶碗虽小,一倾之间,天地自宽。愿我们都能在生活的湍流中,学会为自己沏一盏茶,以豁达之心,为每一个微小的“此刻”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