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江苏高速“双免”救援首周惠及车辆3400余辆

    本文字数:860

本报讯(苏交控)自9月1日0时起,江苏高速公路全面实施清障救援拖车与吊车免费政策,截至9月7日,政策落地首周,已在江苏交控所辖高速公路上惠及3400余辆受援车辆。

政策背后,是标准先行。江苏交控率先围绕清障救援作业流程、安全保障、文明服务和费用收免等关键点,编制了《江苏高速车辆救援服务管理企业标准》,力争打造全国高速公路车辆救援的“江苏样板”。

为确保政策执行“明明白白”,政策实施前,相关协议已全面更新,身着“苏馨”制服的高速守护者们会在现场主动亮出“免费救援服务告知单”,耐心细致地向车主进行讲解。实施首周,江苏交控所辖高速公路清障救援数量日均490余辆,同比增加了25.74%。面对挑战,江苏交控打出组合拳:布局更密,优化救援驻点布局至279处,人员增配至2400余人;监测更智,江苏交控率先推行“AI视频事件监测+人工视频巡检”双轨模式,实现“秒级监测、分钟处置”;响应更快,科学划分分级响应圈(15分钟、20分钟、30分钟)和处置圈(25分钟、30分钟、40分钟),清障车前置至收费站入口及救援驿站,实行“2车3人”现场救援机制,形成“监测—补位—执勤—快处”快速响应链。

成效立竿见影,江苏高速异常发现速度、力量抵达效率及处置效能显著提升,车主等候时间缩短,道路交通拥堵里程和交通事故数量同比均下降10%以上,切实将救援速度转化为公众的畅行速度。

与此同时,江苏交控依托“云—边”协同数据传输通道,实时汇聚救援车辆位置、轨迹和状态数据。结合路段驻点分布和交通流量,构建覆盖接警、调度、出警、处置、拖移、解交、回访全节点的综合评价体系,融合安全作业、救援效率与服务品质三大维度。救援电话受理率、下达率和响应率均大幅提升,救援事件平均到达时间和处置时间同比分别缩短16.91%和30.32%。

“清障救援的成效虽然体现在数据上,但核心是因为江苏这支‘清障铁军’的专业实力过硬。”江苏交控营运事业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江苏交控已累计培育23个创新孵化站和67个项目,建成“胡海平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基地,研发便携式声光电警示装置等120余项成果。编制130万字培训教材,开发15门线上课程和8学时实操课程,完成2000余名救援人员职业技能鉴定,专业化水平持续引领行业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