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偏爱酷暑人

    本文字数:995

方成龙

这几天我所住的城市遇到了少有的酷暑天。今天感觉尤甚。清早上班搭公共汽车,走绿荫遮蔽下的人行道,走了三四百米,褂子、裤子都汗湿透了。

感觉太阳刚出来已升到了半空高,四方通亮,散开的光白皙皙的,掀锅雾浪一样的热。女儿在家庭群里发信息,说真是酷暑高温,车的方向盘都烫手,叮嘱一定要少外出、多喝水。

酷暑带来不舒畅,但我也曾遇有偏爱酷暑人。记得那年在宜昌的国家重点铁路建设工地,也是高温酷暑天,大桥工地战犹酣。我去那天是下午一点多,应是一天中高温的顶峰。群山之中,四野荒芜,滚烫如火炉般,但机械隆隆响,劳动号子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挥汗如雨,热情高涨,正在紧张打灰灌注混凝土桥墩。我看得心热了,连忙送上毛巾擦脸,递上西瓜、矿泉水降温解渴,委婉劝说可否避开高温时段,工人们听后笑了,乐呵呵地说难得遇有这样好天,这才是难得的大干好时间呀。我听得惊诧了,悄悄拉过满脸汗水的项目经理请教,他说:“在暑天,温度越高,混凝土水汽蒸发越快,加速打灰凝固,工效提高好几倍呢,这样才能保进度。”我恍然醒悟了,又攀登支架,送上矿泉水。我看到他们的汗水顺着手中的振捣棒,注入混凝土里,瞬间凝固,化为了永恒。

后来,我又辗转来到安徽的一处高速公路工地。也是烈日当头,正午时刻,工人们头顶湿毛巾,斗志高昂,在空旷的道路上摊铺沥青路面。我询问可否避开高温时间段,工人们回答:“温度越高,沥青软化越快,越减少加热时间和能源消耗,可以大大加快施工进度。”所给出的理由与那大桥工地不约而同。

走在热辣辣的太阳下,我想起父亲说过类似的话。烈日下,地皮烫脚,金黄的麦子嗤啦响,父亲先把麦子茎叶连同麦穗割起打捆,拖到谷场上,铺开展平,再用连枷不停地拍打,籽粒脱落了,木锨铲起挥舞高高的,麦粒从麦糠与尘土中纷纷跳落。父亲的汗水顺着下巴洒在麦里,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他说:“老天好,麦收了,安心了。”

时代前行,沧海桑田。如今,赖以酷暑蒸发水汽加快混凝土凝固的现象,凭借酷暑加速沥青软化的做法,头顶烈日暴晒保障麦子收成的场景,大都已被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所替代。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言:“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在偏爱酷暑的背后,所具有的劳动创造情怀,所展现出的吃苦奉献精神依然值得铭记、弘扬与秉持。

想到这时,我双眼里多了湿润,是这酷暑天催生的汗水,也有忆起时感动所触发的泪水,我接着女儿发的信息后,写道:“不忘酷暑劳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