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AI时代的工会使命: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提升服务职工群众效能

    本文字数:1326

淮安市总工会 付培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积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在人工智能技术重构社会运行方式的今天,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正站在数字化转型的十字路口。当算法开始渗透职场管理、劳动关系走向数字化治理,工会组织如何借力AI技术突破传统服务边界,实现从“经验驱动”到“数据赋能”的跨越,成为新时代工会改革的核心命题。

AI重构工会服务逻辑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传统工会服务常受限于信息不对称与资源错配,而AI技术将助力构建大数据分析研判平台和智能化数据分析模型,推动提高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就业态形态劳动者等重点业务数据挖掘分析能力,推动工会工作“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评价”。工会组织可以通过整合社保、就业、法律援助等多部门数据,构建覆盖所有职工的动态数据库,利用机器学习算法识别出隐形困难职工,提升帮扶精准度。这种数据驱动的服务模式,不仅能实现福利政策的智能匹配,更通过情感计算技术捕捉职工心理压力指数,将心理健康干预提前至问题萌芽阶段。

AI重塑工会组织形态从“传统架构”到“智能协同”。工会组织的数字化转型绝非简单的工具替代,而是引发深层次的组织变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结合,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智慧工会平台可以实现集成VR技能培训、区块链民主投票、智能协商谈判等多项功能,使绝大部分工会事务实现“掌上办”。这种虚实融合的新型组织形态,不仅突破物理空间限制,更可通过智能匹配算法将兴趣社群精准连接,重构职工文化生活的参与方式。在劳动关系协调领域,AI调解系统也可展现出独特价值。劳动争议仲裁院引入智能调解平台,运用博弈论算法模拟劳资双方诉求平衡点,可使部分纠纷在进入司法程序前达成和解。这种“算法调解员”不仅提升纠纷解决效率,其持续学习的案例库更成为预防劳动冲突的预警系统。

AI界定工会伦理边界从“技术狂飙”到“价值锚定”。当工会拥抱AI技术时,须警惕“技术至上主义”的陷阱。中老年职工自身存在着认知与接受新事物能力下降的问题,新技术在推行过程中容易依赖算法推荐,致使中老年职工边缘化,加深“数字鸿沟”。这要求工会建立“技术+人文”的双轮驱动机制:在部署智能客服时保留人工服务通道,在数据分析中设置伦理审查委员会,确保技术应用始终服务于“人”的需求,工会组织在技术浪潮中始终保持“职工温度”。数据安全更是不可逾越的红线。智慧工会建设需构建多级数据防护体系,将区块链加密技术与工会民主监督相结合,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确保在完成数百万人次服务的同时保持零数据泄露。

站在智能文明的门槛上,工会组织的使命从未改变,但履行使命的方式亟须革命性创新。当AI技术深度融入工会肌理,我们既要用算法解构传统服务模式的效率瓶颈,更要以人文精神守护技术应用的伦理底线。唯有在“效率提升”与“价值坚守”之间找到平衡点,工会组织才能真正成为人工智能时代的职工权益守护者、技术创新引领者和数字化转型赋能者。这既是时代赋予工会的历史使命,也是工运事业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