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多方协力遏制“零基础高薪技能培训”乱象

    本文字数:953

吴学安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指出,零基础高薪技能培训暗藏陷阱,部分技能培训机构以“零基础高薪兼职”等为噱头,通过虚假宣传、诱导贷款等手段吸引消费者报名,引发大量消费纠纷。(8月18日《工人日报》)

每当到了求职季,就有求职者发现网络平台存在大量“1元领取,零基础学习”“零基础学技能月入过万”等引流广告,通常打出“门槛低、收入高”噱头忽悠求职者报名,其背后却暗藏陷阱,一是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二是“先学后付”实为诱导贷款,三是课程内容良莠不齐、合同内容模糊、退课设置不合理。

除了诱人的推销套路,“零基础高薪技能培训”还存在培训效果名不副实、质量低劣、过度推销、编造高薪兼职的虚假承诺等乱象。“零基础培训”拿高薪,俨然成了“套路培训”,收费名目令人眼花缭乱,环环相扣,求职者非但赚不到钱,还有极大概率深陷其中。甚至一些培训机构向网贷平台引流,诱导学员办理超出自身能力的贷款,购买高价课程,将学员推向网贷的深渊。

治理“零基础高薪技能培训”乱象,要有的放矢,多方合作,对症下药。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要规范“先学后付”模式,防控“培训贷”风险,要求涉及分期付款、贷款合作的培训机构强化告知义务,在办理“先学后付”贷款前,提供书面风险提示并取得消费者本人明确授权;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担负起对教培行业监管职责,加大对技能培训机构的引导和监管,对伪造收益截图、虚构就业案例等行为要依法从严查处。

远离“零基础高薪技能培训”骗局,关键和难点在于如何斩断不法机构或平台利用知名网络平台进行引流的链条,厘清引流平台的法律责任,压实平台责任承担机制。根据互联网广告的相关规定,平台经营者作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有义务对利用其信息服务展示、发布的广告内容进行监测、巡查,对在规范、清理“零基础高薪技能培训”中存在的“虚假宣传”和“虚假培训”,切实担负起清理门户的责任。

毋庸置疑,“零元学技能”是有可能的,但如果有人告诉你“零元学技能就月入过万”的时候,消费者就要对“零基础高薪就业”等虚假宣传保持警惕。事实上,不管怎么说,无论学习什么技能,都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花费了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投入学习,当有人劝你参与“零基础高薪技能培训”花小力气挣大钱的时候,一定多留个心眼,防止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