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提升网约车司机获得感降抽成只是开始

    本文字数:1240

何勇海

滴滴、T3、曹操等网约车平台近日宣布调低抽成比例。滴滴出行发布公告称,今年年底前,平台将把每笔订单最高抽成上限从29%降至27%,超出27%的部分随单返还。T3出行表示,平台抽成比例最高不超27%,今年年底前,抽成比例在26%至27%间的订单数量占比从21%降至17%。曹操出行也在公告中宣布,App、小程序订单抽成比例上限将由原来的22.7%下调至22.5%。(8月23日《北京日报》)

多家网约车平台下调抽成比例,是对困扰网约车司机高抽成问题的必要缓解。这两年,网约车行业人员饱和、内卷加剧,而平台抽成却越来越高,还要收取司机的技术服务费、信息服务费、营销推广费等,导致司机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同时网约车平台为吸引乘客,给乘客的优惠较多,据说基本也要分摊到司机头上。因此,不少司机觉得真正揣进兜里的钱挺寒酸,关于网约车“价格低、抽佣高”的投诉不断。

网约车司机的收入日渐走低,服务水平也就自然下降,如疲劳驾驶、野蛮驾驶埋下安全隐患、车辆清洁不及时导致乘客体验差等。去年底,“越来越容易打到臭车”的话题冲上热搜。对此,不少司机诉苦称,现在单量少、成本高,平台抽成也很高,为了多跑单节约时间,不得不选择在车上睡觉、吃东西。高抽成等问题,让网约车司机不仅面临经济上的挑战,更遭遇着劳动者价值与尊严降低的问题。

2023年4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相关工作方案,推动主要网约车平台公司降低平台过高的抽成比例上限。2024年初,交通运输部公布民生实事工作方案,在“开展交通运输新业态出行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中提到,持续规范交通运输新业态企业经营行为,全面落实从业人员权益保障,改善从业人员工作条件和环境,降低网约车平台过高抽成。今年以来,多地监管部门发布了网约车管理实施细则,进一步明确网约车平台在司机权益保障上的责任。

可以说,此次多家网约车平台下调抽成比例,是政策驱动、市场竞争与用户诉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轮降抽成,最大的获益方是司机。但据媒体调查,一些司机却对此次降抽成并不关心,因为大部分的平台抽成在20%不到,达到27%或29%上限的本就不多。还有网约车司机说得更直接:决定司机收入的根本因素是单价,包括基础费、里程费、时长费,他入行四年多来,单价从没变过。再加上平台的算法复杂,抽成比例调没调,司机也算不明白。

只有用户活得好,平台才能活得好。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平台才能长久发展。因此,降抽成只是开始,要给予司机明确的获得感,各平台应进一步下调抽成比例和其他费用,不断优化司机收入结构,通过奖励、补贴、保底等多种方式,提升司机收入的稳定性;通过服务分级制度,让优质司机获得派单优先级,实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完善风险兜底机制,增加保障的广度和深度;更应坚决杜绝订单层层转卖、各平台层层抽成,导致司机佣金一路攀升,收入不断缩水的现象。

监管部门要关注网约车司机群体的直接获得感,重点解决个别高抽成场景问题,倡导平台进一步降低高抽成订单比例,在运价等直接关系到司机和乘客利益的问题上,要求平台的抽成机制更公开透明、定价更合理,禁止转卖订单、违规抽取佣金,要加强对平台的监管和约束,及时纠偏,保障司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