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推动工会站家暖“新”服务

宿城区总为新就业群体筑起坚强可靠的“温馨港湾”

    本文字数:1323

通讯员 杨德梅 本报记者 丁彬彬

近年来,宿迁市宿城区总工会立足“工”字特色,整合社会资源、突出区域优势,扎实推进工会站家暖“新”服务,切实将新就业形态群体劳动者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有效提升了该群体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应入尽入,为“新”劳动者“建家”

根据新就业形态组织“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积极探索优先建会、重点建会、常态建会三种适合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建会入会方式,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最大限度简化建会流程,让新就业形态群体“少跑腿、好入会”。建立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社会工作部门具体指导、行业主管部门协调的工作机制,坚持“抓大带小、以点带面”,持续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扩面。实行全会联动、行业联动、基层联动的“三联”行动,以平台企业为重点,实行一对一指导建会,大力推动重点头部平台企业及关联企业普遍建会。目前,已成立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29家,新就业形态行业工会联合会3家,吸纳会员近万人。

赋能站家,让“新”劳动者“回家”

秉持“工会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务求实效”原则,宿城区总工会积极整合资源,以联建共建方式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站点布局坚持以劳动者需求为中心,临街靠路,与户外劳动者集中单位和街区协同共建,着力构建“15分钟服务圈”。目前,已在城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密集区域建成工会驿站10个。驿站引入数字化管理手段,劳动者通过“刷脸”或“刷身份证”即可便捷进入,实现24小时开放、“不打烊”的服务模式。在功能配置上,区总工会深入调研劳动者实际需求,不断拓展服务内涵。驿站不仅配备桌椅、充电设备、微波炉、空调等基础设施,还提供建会入会、法律援助、困难帮扶、便民服务、健身锻炼等多样化服务项目,真正实现了“一站多能”,满足劳动者多元需求。

丰富服务,让“新”劳动者“爱家”

宿城区总工会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现实需求,多措并举开展精准化、贴心式服务。推行“预约式”服务,每月、每周的活动计划通过驿站公告栏、“区新就业群体服务微家”微信群等渠道提前发布,接受预约。根据劳动者“点单”,提供“订单式”技能培训和暖心“微活动”,以区级驿站为枢纽,带动主城区站点每周开展一场服务、每月举办一个主题项目,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50余场。打造“共享空间”,驿站内设立的政治生活馆,兼具“暖骑联盟议事室”功能,面向新业态企业免费开放预约,已成为菜鸟驿站月度例会、双十一动员会、美团、饿了么骑手岗前培训等重要活动的承办地。强化关爱扶持,设立“维权小屋”,安排工会法律顾问和公益律师团定期值班,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开展“8元爱心理发”等普惠服务;创设“红新”直播间,支持新业态创业企业过渡使用及网络直播员线下作业。此外,区总持续开展暖“新”护“新”行动、“8+X”综合服务集市、“温暖服务季”“送清凉”“以法护‘新’”“工助成长”“工暖新芽”“诉心声”“送体检”“送保险”等全区性品牌活动,已累计服务劳动者超万人次。

宿城区总工会负责人表示,区总将继续打造“1+7+N”新业态服务阵地分级矩阵体系,形成层次清晰、覆盖广泛、功能完备的综合服务网络体系,持续延伸工会服务触角,真正实现“哪里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服务就跟进到哪里”,为这一群体筑起坚强可靠的“温馨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