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工作探索
筑牢思想根基 赋能企业远航
本文字数:2627
宿迁市公安局组宣处 王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党组织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明,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以人为本的工作,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关键抓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为企业做好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一、强化核心引领:把准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盘”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传家宝”,是国有企业的独特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党组织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来抓。”这一重要论断确立了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实践表明,必须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构建“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闭环体系,确保企业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深化理论武装重在常态长效。要将理论学习纳入常态化机制,建立“党委领学、支部促学、党员带学”三级联动体系,通过原汁原味研读、专题研讨交流、专家辅导解读等形式,持续提升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特别要引导职工群众将理论学习转化为政治自觉,在深学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知行合一中增强担当本领,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推动学用结合贵在精准施教。针对部分单位存在的理论学习“空对空”现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要建立“理论+实践”双轮驱动机制,将党的创新理论与企业战略规划、生产经营、改革创新深度融合。思政工作者要当好“理论翻译官”,善于将宏观政策转化为具体案例,把抽象理论具象为实践指南。通过设置“订单式”学习清单,引导职工带着问题学、联系实际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创新教育方式成在分类施策。要构建“精准滴灌”教学模式,根据职工年龄结构、知识层次、岗位特点,分层分类实施小班化精准教学。建立“红色教育+专业培训”双轨机制,既通过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现场教学强化党性修养,又依托“工匠讲堂”“创新工作室”等平台提升专业技能。运用“线上+线下”融合载体,开发微党课、知识竞赛、案例研讨等互动式学习场景,切实增强理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二、强化价值引领:激活改革发展的“动力源”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聚焦凝心聚力这个根本任务。要着力构建企业与职工命运共同体,通过强化价值引领、文化浸润、典型示范,把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
构建价值认同体系是基础工程。要深入开展“企业主人翁”主题教育,建立全员参与的“价值观大讨论”机制,通过算好企业发展“效益账”、职工收入“增长账”、个人成长“进步账”,让职工切身感受“企业发展我受益、企业兴旺我光荣”的共生关系。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企业精神有机融合,提炼既有时代特征又具企业特色的文化理念,使职工在思想上同心、目标上同向、行动上同步。
创新考核激励机制是关键抓手。要构建科学完备的“正向激励+反向约束”考核体系,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全员绩效考核指标。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通过民主恳谈会、职工代表提案等方式,确保考核办法体现民意、顺应民心。严格实行“典型选树公示制”“先进事迹核查制”,建立“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的鲜明导向,让实干者得实惠、吃苦者不吃亏。
深化文化浸润工程是重要载体。要打造“看得见的文化”,将企业精神具象化为文化长廊、模范墙、荣誉榜等可视化载体。构建“可参与的文化”,通过设立创新创效奖励基金、搭建职工技能比武擂台,让每个岗位都成为价值创造的舞台。培育“有温度的文化”,建立职工思想动态“晴雨表”制度,通过“职工说事日”“领导接待周”等渠道,及时化解思想疙瘩,营造和谐奋进氛围。
三、强化创新引领:打造与时俱进的“新引擎”
面对新时代职工思想多元、诉求多样的特点,必须创新方法手段,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
构建精准服务体系。要建立“网格化”思想工作责任区,采取“一对一”结对、“面对面”恳谈等方式,绘制职工思想“三维画像”(工作状态、家庭情况、发展诉求)。对思想波动职工实行“三必访”制度(重大变故必访、岗位调整必访、考核落后必访),通过建立心理疏导室、开设EAP服务热线等举措,将思想引导与心理关怀有机结合。
激活人才成长通道。要构建“传帮带”培养体系,实施“双师带徒”制度(思想导师+技能导师),为青年职工定制个性化成长路线图。建立“创新合伙人”机制,鼓励技术骨干领衔攻关团队,通过设立“揭榜挂帅”项目、举办“五小创新”竞赛,让创新智慧充分涌流。完善“能上能下”用人机制,破除论资排辈观念,为优秀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
拓展银发资源效能。要建立退休职工“智库名录”,通过返聘顾问、组建智囊团等方式,发挥其经验优势。创新“银青结对”模式,组织老同志担任新员工“成长导师”、问题职工“心灵导师”、技术骨干“专业导师”,实现经验传承与精神赓续的良性互动。搭建“老有所为”平台,邀请退休职工参与厂史编撰、文化宣讲、质量监督等工作,持续贡献智慧力量。
创新文化育人载体。要打造“红色文化月”品牌活动,通过沉浸式主题党日、情景式微党课、体验式红色研学,增强教育的感染力。构建“互联网+思政”矩阵,运用短视频、H5等新媒体手段,制作“身边榜样”“车间故事”等系列融媒体产品。搭建职工才艺展示平台,通过举办“工匠文化节”“家庭开放日”等活动,让职工在参与中增进认同、凝聚共识。
完善关爱帮扶机制。要构建“物质帮扶+精神激励”双轨机制,建立困难职工动态档案,实施“阳光助学”“医疗互助”等精准帮扶项目。创新“心理扶贫”模式,通过设立心理疏导室、开展幸福力培训等举措,帮助职工增强心理韧性。建立“荣誉疗养”制度,组织先进典型参加疗休养,营造崇尚先进、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
实践证明,高质量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压舱石”。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创新工作理念方法,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改革发展同频共振,为打造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强思想保障和强大精神动力。要始终保持“永远在路上”的奋进姿态,在守正创新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实效性,让党的政治优势真正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