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以政治工作好传统锻造工会工作好作风
本文字数:1440
陈进元
工会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工会作风直接关乎党的执政根基。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群众路线、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这些政治工作“传家宝”,正是破解工会系统脱离群众、形式主义、担当不足等顽疾的对症良方。唯有让传家宝焕发时代光芒,才能锻造出与新时代职工需求相匹配的硬核作风。
破“佛系躺平”之弊,以“群众路线”传家宝厚植初心。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卷起铺盖住工棚,蹲在车间问需求”曾是老一辈工会干部的鲜明印记。现在有些同志却滋生出“佛系”“躺平”的消极心态,把服务职工异化为完成指标,调研“打卡式”走车间,诉求“转办式”甩包袱;资源过度向少数样板单位倾斜,普通企业职工多年盼不来一次技能培训;遇到劳资纠纷,光说要顾全大局,实际问题拖着不解决。这些问题的本质,是服务对象模糊、服务方式错位,根源在于身离群众远了,心贴群众不够。传承群众路线传统,要求工会干部必须“身入”更“心至”。要迈开双腿沉下去,坚决走出办公室、会议室,深入车间、工地、快递站点等一线,在机器轰鸣中和职工并肩交流,面对面倾听诉求。要立场鲜明维好权,摒弃维稳思维定式,在欠薪追讨、社保保障等核心权益问题上敢于运用法律武器为职工撑腰。
戒“虚功浮影”之习,以“实事求是”硬标尺锤炼担当。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当年抗美援朝,工会干部在战壕里用罐头盒记下战士需求,现在有些工作却走了样:送温暖变成填表格,困难户名单几年不变,慰问金发完拍张照就算完事;和企业谈集体合同,条款抄来抄去,最关键的超时加班费、工伤赔偿却不敢较真。这些现象重包装轻实效、重形式轻内容、重汇报轻落实,根源在于工作出发点偏离了职工真实需求,扭曲了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传统,要求工会工作必须唯实不唯上。要精准识别真需求,建立帮扶对象动态核查机制,透过报表让沉默的困难者浮出水面。集体协商要聚焦工资增长、加班补偿等痛点让合同条款能落地。要将资源投向最实处,经费优先保障职工高频服务需求、帮扶弱势群体、维护基本设施,挤掉面子工程泡沫。考核评价上要大幅减少形式化指标,增加职工满意度权重,防止在数智化旗号下的资源浪费。
止“宗旨偏移”之滑,以“艰苦奋斗”好作风彰显本色。艰苦奋斗是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大庆会战时期,工会干部顶着零下30摄氏度严寒给钻井队送热水。现在有些同志却怕碰矛盾:职工反映食堂饭菜差,转给后勤科就再不过问;企业违规裁员,只说建议协商解决;面对机器人换岗的新趋势,更拿不出应对方案。这些行为折射出责任意识弱化、斗争精神消退和事不避难勇气的缺失。扭转这种局面,弘扬艰苦奋斗传统,要求工会干部必须知重负重、担当作为。要压实责任钉钉子,建立诉求办理全链条跟踪督办机制,对重大事项领导包案、限期销号,杜绝一转了之。要敢于斗争硬碰硬,锻造专业化监督队伍,对违法裁员、强制加班等问题开展常态化检查。要前瞻谋划破难题,联合各方开发转型培训包,构建未来技能预警体系,主动协调资源破解新业态维权等政策瓶颈,切实扛起护航之责。
当工会经费精准用在职工心坎上,当资源真正流向职工急需处,当干部的心思从造亮点回归到解难题……这些变化生动彰显了群众路线、实事求是、艰苦奋斗这些政治工作好传统在新时代工会作风建设中焕发出的强大生命力。让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哪里的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哪里的工会就要站出来说话”的殷切嘱托,以传家宝淬炼硬作风,用真感情传递正能量,使新时代工会组织成为职工群众风雨来袭时最坚实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