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鲸在海里,诗在心上

——读《鲸鱼安慰了大海》

    本文字数:1759

健 升

 

快递收到燕七的《鲸鱼安慰了大海》。书的封面是淡淡的米色,画着几笔简单的线条,像不经意留下的痕迹。握在手里,感觉干净、温和。

午后,窗外阳光安静,我翻开书页。读着读着,仿佛走进了一个熟悉又陌生的院子。花草自然生长,没有刻意的修剪。一阵风吹过,几片花瓣轻轻飘落,落在书页上,也落在心里,带着一种安静的暖意。书里有138首小诗,配着老树画的30幅小画。画也简单,寥寥几笔,和燕七的文字在一起,像能触摸到字里行间流淌的清澈溪水。

她自己写道:“燕七,女,在四月天色未明的清晨/生于大别山某个无名的小镇/有一颗幼稚的心,时而灿烂时而颓丧”。这话像清晨草叶上的露珠,干净透亮。读她的诗,常让我想起小时候,蹲在墙根下看蚂蚁搬家的时光。世界仿佛变小了,只专注着那小小的队伍,却又在那微小的忙碌里,感受到某种说不出的广阔。她写等待:“等风来/等你来/等爱降临”;写花开:“我们一起站在山坡上开花/等风来,把我们吹得清凉又好看”。这些句子不甜腻,也不故作高深,像一杯温度刚好的白水,或是走在路上偶然闻到的淡淡花香,那份舒服,只有自己体会得到。

她的诗里常有树和花。不是深奥的象征,就是生活中亲切的存在。一棵树喜欢另一棵树,“就在春天呈上自己的所有”。黄昏时分,“一棵树用铺天盖地的花瓣/送给另一棵树作聘礼”。读到这儿,心里轻轻一动。现在的人,习惯了计算和保留,谁还能这样毫无保留地捧出整颗心?燕七的诗,像轻轻拂去了我们心上那层世故的灰尘,露出里面一直没变的孩子气——简单、真实、明亮。

但这简单并非不懂世事。她清楚地知道生活的不易。那首同名的诗轻声说着:“不是所有的树/都能在自己的家乡终老/不是所有的轨道/都通往春暖花开的方向/不是所有约定的人/都会到来”。人生的离散、失落、未能抵达的远方,她用平实的话语摊开,像把心事放在阳光下晾晒。然而,她并不让人绝望,后面总留着微光:“我知道,是流星赞美了黑夜/鲸鱼安慰了大海”。合上书,望向窗外,天色有些阴沉,一只小鸟飞过。忽然明白,真正的安慰不是否认黑夜,而是在黑夜里,还能看见星星的光亮,知道它一直在那里。

记得有一次加班到很晚,身心俱疲,心里空落落的。回到家,在灯下翻开这本书。指尖碰到一句:“当我孤独的时候/看什么都很孤独”。短短十个字,像一根细小的针,轻轻刺中了心底那个角落。燕七不回避孤独,不回避悲伤,甚至不回避死亡。但她笔下的悲伤,像月光一样清澈:“我是悲伤了星星都会为我哭泣的人/所以为了星星不哭/我愿不再悲伤”。她的诗像一位安静的朋友,只是陪伴。读着读着,心里紧绷的弦,在无声的理解中,慢慢松弛下来。

诗集最打动我的,是能从最普通的日子里,发现那些细微的光亮。她写道:“淡淡的日子/来写一首淡淡的诗/腊梅慢慢开放/炊烟若有若无升起/我淡淡的幸福/仿佛风经过/湖水中/淡淡的涟漪”。这样的句子,有种沉静的力量。它让我放下手机,看向阳台那盆久未打理的绿萝——蜷缩的新叶,在光线下透出鲜嫩的绿色,充满生机。当周围都在催促着更快、更强、更成功时,燕七轻声提醒我们,慢一点,“捕捉生活里细微的快乐”。因为,“没有哪一天是完全浪费掉的”——那些发呆的片刻,看云的瞬间,甚至一次小小的失误,都是日子本身,都值得珍惜。

合上书时,暮色渐浓。书里那个画面清晰地浮现:“落叶洒满草地,月光铺满夜晚/我们踩着落叶,每一步都吱吱响/该如何形容这感动/抬头的时候,你在我身旁”。这就是燕七的诗给我的感觉。当你被生活磕碰得满身疲惫时,一回头,发现它就在那里。它不说大道理,只用最平常的话语,轻轻接纳你的失落和疼痛。它不承诺一路光明,却像黑夜里的星光,为你映照出脚下可以踏实走的那一步路。

书的最后,她仿佛低语:“我什么都不会/只能用一生的时光来为你写简单的诗”。在这个追求复杂和深刻的时代,能把“简单”写得如此动人,反而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澄澈的心。跟着她的诗,我们重新学会为一株小草的生长而欣喜,为一朵云的形状而驻足。在那些干净的字句里,仿佛又找回了童年时看世界的那份清澈目光。

就像深海里的鲸鱼,用它们的方式抚慰着大海的辽阔与寂寥。燕七这些简单质朴的诗句,也这样轻轻地、深深地,安慰着在各自生活海洋中漂浮的我们。它告诉我们,即使在孤独的深夜里,仍有星光可以仰望;在平淡的日常中,也藏着微小而真实的幸福。这份安慰,不是驱散所有的黑暗,而是在黑暗中,让我们依然能看见光,感受到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