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集体协商典型案例
南京市月牙湖街道:
三方协同破难题 共筑“骑手友好社区”新生态
本文字数:1639
【单位概况】
南京市秦淮区月牙湖街道地处主城核心区,依托新街口商圈辐射优势,曾是南京最早的高端商品房集中区。辖区人口密度高、居民诉求多元,基层治理难度大,同时汇聚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人员超千人,是连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2024年,街道在全市率先成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联合会,打造“宁小蜂驿站”“骑手友好社区”等服务品牌,构建“15分钟服务圈”。截至2025年3月,已吸纳数百名新业态劳动者入会,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立体建会模式,成为工会参与基层治理的创新样本。
【协商背景】
在数字经济浪潮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成为保障城市运转的“神经末梢”,但他们在服务社区时长期面临“进门难、停车难、休息难”等现实困境。月牙湖街道新工联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调研发现,“派件最后一公里”矛盾尤为突出:物理层面,小区缺乏骑手专用通道与雨天周转场地,货物损毁率攀升;信息层面,老旧小区楼栋标识模糊,配送超时与投诉量激增;服务层面,骑手子女假期看护难导致派件效率低下,职业认同感缺失加剧人员流失。这些问题不仅制约新业态劳动者职业发展,更影响城市服务毛细血管的畅通。在此背景下,街道总工会依托“骑手友好社区”建设,召开现场协商恳谈会,通过政企劳三方共治破解痛点,既是回应群体诉求的迫切需要,也是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协商过程】
1.精准调研筑基:成立由街道工会、社区书记、物业经理、骑手代表组成的专项小组,对辖区小区开展“地毯式”摸排,通过GPS追踪绘制“配送难点热力图”,形成《骑手友好社区建设白皮书》,明确“硬件改造、服务升级、治理赋能”三大方向,提出“短期攻坚计划”,为协商恳谈打下基础。
2.聚焦诉求定题:通过走访座谈收集骑手核心诉求,围绕“专属停车位划定”“智能储物柜设置”“子女托管服务”等议题,就改造成本、管理责任、专属车位资源共享等方面形成解决方案思路。
3.三方协同破局:2025年3月13日,召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维护恳谈会,由新业态劳动者组成的职工方,与社区、物业代表组成的行政方现场协商,确定“划定专属停车位、增设小区路线图、优化楼栋标识、增设雨天快递临时周转区”等一揽子方案,并签订《骑手友好社区共建协议》,实现从问题收集到方案落地的闭环。
【协商成效】
1.硬件服务提质:完成试点小区“骑手专属停车位”划定,配备充电桩、雨棚及违停抓拍系统,违规率大幅下降;增设立体楼栋标识牌,推广“线上门禁”扫码通行,配送效率提升;物业处设“雨天快递临时周转区”,配备智能柜与冷藏箱,货物损毁率降至行业低位。
2.服务生态升级:依托“宁小蜂驿站”构建“15分钟服务圈”,提供饮水、热饭、充电等“一站式”服务大量人次,满意度快速提升;开设“假期学堂”解决骑手子女看护难题,释放派件人力效能。
3.治理效能激活:选拔骑手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参与安全排查、反诈宣传等基层治理,通过选树骑手先进典型,推动新业态群体从“服务提供者”向“治理参与者”转变,职业荣誉感与社区归属感显著增强。
【职工评价】
江苏顺丰速运月牙湖站点负责人宋丹炼感慨:“过去送件像‘打游击’,现在保安主动指引车位,客户好评率显著提升。更难得的是能参与社区治理,这种‘城市主人翁’的感觉让工作更有价值。”70后骑手沈丽:“‘假期学堂’解决了孩子托管难题,现在能安心跑单,收入明显提高,还考取了急救员证书。”
【案例启示】
月牙湖街道“大协商”模式的实践构建了“政府引导、企业协同、工会搭台”三方共治的新型治理范式,为平台经济下的劳动关系治理提供可借鉴样本,是完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大协商机制的有益探索。通过常态化协商恳谈会机制,以劳动者需求为导向,既保障其知情权与参与权,破解“进门难、停车难”等现实困境,更推动新业态群体从“城市过客”向“基层治理参与者”转变。当算法规则与人文关怀在协商平台交融,政企劳三方双向赋能,共同绘就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图景。该模式已纳入秦淮区全区街道工会推广计划,为数字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鲜活范式。
于长彬 韩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