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人间体验

    本文字数:1223

沈 亚

人活着,酸甜苦辣总要咽下去。滋味如何,各自品尝,各自体验。

清晨,农人荷锄下地,日落方归。他们的脊背弯成硬弓,老茧糙过锉刀。若问苦不苦?他们咧嘴笑笑:“庄稼人嘛,就是这样。”几十年的雪雨风霜,轻描淡写地带过。他们的一生,与泥土为伴,与种子共存,收成好坏全看老天脸色。这般体验,朴实如脚下的土地,沉重似肩上的扁担,却在收获季节结出金黄的喜悦。

城里人不同。他们西装革履、高跟长裙,穿梭于楼宇大厦之间。他们追逐着数字,周旋于社交,为合同奔忙,为薪酬算计。前些天,我朋友说:“这季度考核不达标,奖金怕是要泡汤了。”说话时眉头紧锁,仿佛天要塌了。他们的苦恼,农人不懂;农人的艰辛,他们亦难体会。不同的人生剧本,本就存在“夏虫不可语冰”的体验隔阂。

少年人血气方刚,总以为天下事无不可为。我认识个大学生,整日嚷着要“体验生活”,后来果真休学流浪。一年后归来,又黑又瘦。问他体验到了什么?他沉吟良久,说:“饥饿。”细想这“饥饿”二字,实乃人间体验之至味。古往今来,多少悲欢离合,多少背井离乡,多少烽火狼烟,皆因肚皮或心灵“饥饿”而起。

老人历经沧桑,尝遍百味。他们像坐在人生剧场的末排,台上的悲喜戏早已看腻,寻常生离死别再难掀起内心波澜。邻居老陈八十三岁,常躺在藤椅上晒太阳。我问他在想什么?他眯着眼说:“想死。”见我愕然,又笑道:“活到这把岁数,生死就像晨昏交替,再自然不过了。”在老者眼里,人间百味,不过是过眼烟云,悲喜皆成往昔。

医院里的生死界限,薄得像一张化验单。我曾见一位中年男子,捏着诊断书的手抖如风中秋叶。他顿悟道:“早知生命如此脆弱,我就不会……”昨天他还在为升职熬夜拼命;今天却要面对死神的请柬。人间至痛,莫过于不知明天和意外谁先敲门?恰如《红楼梦》所言,“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爱情最是矛盾,甜时如蜜,苦时似胆。张小姐与李先生的恋情,曾在朋友圈里风光无限——玫瑰花海、情侣腕表、生日蛋糕、异国旅行……半年后再见张小姐,人已憔悴不堪。原来,浪漫的李先生另有新欢。这种落差,足以将人从云端拽入深渊。一年后,张小姐嫁了个本分的中学教师。她说:“吃一堑长一智。过日子嘛,总要踏实些……”有些体验,注定让人在伤痛中成长。

我认识一位医生,行医五十余载,救人无数。后来他得了癌症,却照常坐诊,直到拿不稳听诊器。那天我去看他,他正望着窗外一棵枯树出神,说:“你看那棵树,枯死了还一直站着,是否比一些活着的人更有风骨?”老医生以树自况,想来此生无憾。他在悬壶济世中,体验到人活着的真正价值。

人间万千体验,终是一面镜子,照见本真的自己。我们都在忙着采集各种滋味:有人满筐苦果,有人收获甘饴,更多人是将酸甜苦辣,熬成百味杂陈的日子。体验的价值不在其本身,而在于将其转化为生命的养分。

自呱呱坠地开始,我们便踏上了人间旅程,既是过客,也是风景。懂得珍惜每一份体验,方能遇见下一站美好。所有品尝过的人间滋味,都是灵魂寻找归宿的坐标——这或许正是生存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