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从汉代蹴鞠兴盛 解码“苏超”爆火的历史基因

    本文字数:1520

孔涛

近一段时间,“苏超”火了,火得超过了三伏天的热度,火得如同火山爆发一般。各界纷纷分析“苏超”火爆的原因,有人说靠的是创新的思维,文化、体育和旅游的有机融合;有人说靠的是接地气,这是草根的舞台,吸引广大群众热情参与;有人说靠的是江苏的实力,江苏是“散装”的,有“十三太保”,才有此一搏……

这些分析都对。但我更想说的是,江苏有踢足球的历史文化基因,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江苏人就在踢足球,只不过那时的足球叫蹴鞠。

有史为证。据汉代刘歆《西京杂记》记载:“刘太公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鞠,以此为欢。”意思是一个姓刘的老头就喜欢和一些屠户、商贩交往,以喝酒、卖饼、斗鸡、踢球为乐。

这个刘太公,就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的四个爱好,其他三个一听就懂,唯蹴鞠这一个需要费笔墨来解说一下。蹴鞠是一种古老的运动,又名“蹋鞠”“蹴球”“踢圆”等,“蹴”就是用脚蹴、蹋、踢,“鞠”是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因而“蹴鞠”就是指古人以脚蹴、蹋、踢皮球的活动,类似今天的足球。

蹴鞠具体始于何时,众说纷纭。最古老的说法认为它起源于黄帝时期,传说中黄帝创造了蹴鞠,用以训练士兵。有人推测它起源于殷商时期,依据是当时的卜文中已有“品舞”即足球舞的记载。最主流的观点则认为,蹴鞠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苏秦曾描述齐国人民的娱乐活动中包含蹴鞠。2004年7月,亚洲足联颁证发布“中国淄博临淄为足球起源地”。

由于兼具娱乐与锻炼的功能,进入汉代,蹴鞠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尤其是刘邦的老家徐州。可以这么说,临淄是足球的“起源地”,而徐州是足球的“发祥地”。好巧不巧,这两个地方,也同样以烧烤而闻名。

足球在汉朝的发扬光大是与刘邦的孝道一起传颂下来的。汉朝以孝立国,刘邦也是有名的大孝子,倾注重金为父亲建造一座城,更是古今第一人。据传,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在刘邦当皇帝之前,就是个铁杆蹴鞠迷,属于一天不踢就浑身不舒服的那种。后来刘邦当了皇帝,把父亲刘太公从老家接到长安城居住,封为太上皇,让其安享荣华富贵,但刘太公却依然整日闷闷不乐。刘邦很奇怪,这天天锦衣玉食,老爷子怎么还不开心啊?作为孝子的刘邦,细细打问后才知道,原来,刘太公是想玩蹴鞠了。于是,刘邦就下旨在长安城东百里处,仿照原来的丰邑古城建了一座“新丰城”(现西安临潼区新丰街道),还把原来居住在丰邑时的邻居,尤其是刘太公的“蹴友”全部迁到新丰城,从此,刘太公天天和老邻居们“斗鸡、蹴鞠为欢”,着实开心得不行。

那时的蹴鞠迷还不止刘太公一个。“徐州三绝”之一的汉代画像石,忠实记录了汉代人的生活,除了《烧烤图》,还有《蹴鞠图》,充分说明蹴鞠是那时一种非常流行的民间游戏,古徐州人不光会吃烧烤,还喜欢踢球玩。丰县刘邦故里文化景区有一组剪影墙,较为逼真地还原了当时汉人蹴鞠的盛况。从这种意义上说,汉朝奠定了中国足球繁盛的基础也不为过。

受父亲影响,刘邦也喜欢上了蹴鞠,他常常会观看蹴鞠比赛,还经常在宫里搞“蹴鞠之会”。后来,刘邦把蹴鞠引入练兵之法,战士们踢得生龙活虎,上了战场更加灵动勇猛。在冷兵器时代,蹴鞠倒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练兵之法。汉朝享国426年,蹴鞠的流行也贯穿了整个汉代,传到汉武帝刘彻时,国力达到了汉代鼎盛,蹴鞠也达到了那时的顶峰。

约两千年后的1848年,英国才把蹴鞠这项中国人玩了两千年的运动项目开展起来,美其名曰现代足球,成立了足球协会,开展协会间的正式比赛。1900年,现代足球被正式列为第二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比赛项目,至今已变成风靡世界的第一大运动。

中国蹴鞠是足球最早起源形式。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苏超”的火出圈,一定会迎来江苏经济社会文化体育事业的又一波大繁荣大发展,同时,也深深地庆幸,我们正处在一个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的当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