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如皋工会创设源头预防、多元共治、适时介入、分类施策、应急垫付、长效服务“六步法”——
绘就皋城劳动争议化解新“枫”景
本文字数:2037
本报通讯员 张山
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如皋市总工会探索创新“工会+”劳动领域争议多元化解工作,逐步形成“源头预防、多元共治、适时介入、分类施策、应急垫付、长效服务”全链闭环、全域铺开、多元协同的工会新“枫”景,在维护职工权益、促进企业发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源头预防,筑牢和谐根基
如皋某制造企业工会通过预警机制发现,企业有个别部门加班费计算存在争议。该工会及时组织劳资双方沟通协商,修订完善了加班管理制度,避免了一场群体性纠纷。
当前,各类劳资矛盾隐患日益增多。如皋市总工会建立“网格化+数字化”双轮驱动预警机制,建立劳动关系信息预警预报组织、聘用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信息员,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实行市、镇、企三级劳动关系信息实时互通、实时共享,实现争议苗头提前预警。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介入,推动企业建立内部沟通协商平台,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力争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多元共治,汇聚化解合力
今年春节前,本地某建筑公司拖欠众多老年农民工工资,如皋市总工会联合市人社局劳动监察大队、法律援助律师及当地有威望的乡贤代表共同介入,组织双方代表进行协商,快速有效稳定了职工情绪,加速了欠款追偿。
该市突破工会“单打独斗”局限,构建党委领导、工会牵头、政府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大调解”工作格局。市总工会推动建立市、镇、企三级调解组织,联合人社、法院、司法等部门,建立“1+2+13+N”的调解体系(“1”是如皋市劳动争议调解中心,“2”是王国鸿驻劳动争议调解室、如皋市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13”是13个镇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N”是N个基层调委会、两代表一委员、专家学者、社会组织、社区工作者等第三方力量),形成“工会+人社牵头,部门联动介入、闭环处置”的工作链条。今年以来,成功调解劳动争议案件69件,帮助职工追讨工资近200万元。
适时介入,把握调解良机
近期,如皋某企业因业务转型需要搬迁,引发职工安置争议。部分职工情绪激动,有聚集性苗头。企业工会得知后立即介入,一方面与企业行政方沟通安置方案细节,另一方面与职工代表恳谈,倾听诉求、疏导焦虑,将企业职工双方引导到协商解决的轨道上。
劳动矛盾调解介入时机直接影响效果,强调“早、快、准”,在矛盾尚未激化、情绪相对可控、证据易于固定的关键窗口期及时出手。如皋市总工会利用12351工会维权热线、线上调解平台,确保职工诉求第一时间被接收。对突发性、群体性劳动争议,属地工会干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控制局面,了解核心诉求。在介入初期,尤其注重对争议双方(特别是处于弱势的职工方)的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抚工作,为后续理性协商创造有利氛围。
分类施策,精准靶向发力
劳动争议类型多种多样,成因复杂。如皋市总工会摒弃“一刀切”思维,坚持“简单案件速调速结、复杂案件专业攻坚、群体案件分层化解、特殊群体侧重保护”四个分类原则,针对不同情况做到精准靶向发力,大量纠纷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得到化解。
受中美对等关税政策影响,如皋某制造企业因订单减少,单方面宣布降低员工工资并实行裁员,其中还涉及两名孕妇,数百名工人联合提出抗议。市总立即组建由工会法律工作者、调解员及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组,通过和职工代表收集意见、凝聚共识,制定了方案。同时与企业代表进行多次协商,宣传劳动法律法规中关于工资调整、裁员及女职工保护的相关规定,最终双方达成一致,劳资矛盾得到精准化解。
应急垫付,纾解燃眉之急
去年腊月二十七夜间,如皋市总工会12351维权热线接到一名外来农民工电话,称在如皋某建筑工地近一年,被拖欠工资56万元。市总工会立即与根治欠薪办联系,共赴项目工地了解情况。项目负责人称目前因资金链断裂,确实无力支付农民工工资。为了保障农民工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市根治欠薪办启动建筑工人工资垫付应急方案,妥善地解决该职工的诉求。
市总工会针对因建筑行业劳动争议(尤其是欠薪)导致职工生活陷入困境的情况,建立人社+住建+工会的应急救助机制,采用“政府主导+企业预存”模式,设立农民工工资专项账户,要求承建企业按合同额比例缴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形成风险共担资金池。
长效服务,巩固调解成果
某快递员因绩效考核和计件工资与公司发生矛盾后,向如皋工会寻求维权,工会介入后成功调解该案件。在调解过程中,市总工会还了解到,该公司刚成立不久,公司管理者法律意识不强,规章制度不完善,后患众多。市总主动联系该企业,帮助其完善规章制度,对梳理出的问题提出建议,并对该公司开设专场法律培训,赠送法律书籍,有效预防了同类争议再次发生。
市总工会对调解成功案例后续情况持续关注,对企业协议履行进行跟踪,建立调解协议履行督促机制,通过电话回访、个别访谈、实地走访等方式,确保调解结果落地生根。并以个案为鉴,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体检”服务,查找管理漏洞,完善规章制度,提升用工合规水平。此外,市总还在货车司机驿站、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等场所设立法律服务站、调解室等阵地,以长效服务模式,让法律服务“下沉”一线,直面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