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常州武高新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赛技能

    本文字数:1165

日前,由常州市武进区总工会、区人社局、武进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总工会主办,武进工匠学院(鸿儒人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与新产业工人发展中心联合承办的“2025年武高新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职业技能竞赛”决出名次,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甘泉林获一等奖,博世力士乐(常州)有限公司上官文健、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庄超杰两位选手获二等奖,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陈金、江苏容天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欧阳文鑫、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韩春方三位选手获三等奖。

竞赛当天,10余家工业企业的领队、参赛选手等50余人齐聚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实训中心。

工作人员在赛前认真布置竞赛现场,准备物料,一丝不苟完成赛前准备。来宾、专家一行现场观摩比赛情况,工匠学院培训负责人还就智能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操作岗位人才需求、应用场景以及赛项考核要点作了介绍。

精准培养,高效输出。7月初,武进工匠学院与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技术专家,围绕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调试、安全规范四大核心技能对全体参赛选手展开5次培训。各参赛选手在为期3周的培训中学习到专业知识、前沿技术,并通过模拟生产线运行大大提升了自身技能水平。

本次竞赛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部分,全面考查选手对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应用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

上午八点,理论笔试正式开考。考场内鸦雀无声,只有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33名参赛选手全神贯注,有的快速演算,有的凝神思考,展现出扎实的专业功底。“题目很专业,既考书本知识点又结合生产实际。”一位选手考后表示,“平时积累的经验派上了大用场。”监考老师评价:“选手们展现出了扎实的理论功底,这正是行业需要的技术人才。”

实操考场内,33名选手分三批依次入场,每批11人。当一组选手全神贯注地操作机械臂时,候场区的选手们静心复习操作要点。机械运转声、触屏笔划过屏幕的沙沙声此起彼伏,却又保持着井然有序的节奏。

选手们专注地站在操作台前,眼神紧盯着机械臂的每一个动作。有人快速在控制柜的操作面板上输入指令,调整运行参数;有人俯身观察工件的定位精度,用卡尺测量细节尺寸;还有人偶尔停下,眉头微蹙,对着流程图大脑快速运转思索下一步操作。

评委们则手持评分表,在工位间巡回观察,重点记录任务完成度、操作规范性、故障处理能力(如机械臂卡顿时的应急调整)等,神情严肃而专业。经过5个小时的激烈比拼,本次竞赛圆满结束。

以赛赋能,智造未来。武进工匠学院执行院长、鸿儒人才总经理周树明表示,本次竞赛不仅是技能的比拼,更是行业发展趋势的缩影。随着工业机器人向智能化、轻量化升级,对操作员的“技”与“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武进工匠学院将以竞赛为纽带,持续推动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对接,为智能制造领域培养更多“懂工艺、精操作、能创新”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吴文龙 曹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