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三餐四季的烟火

    本文字数:1032

谢 君

 

近来对烹饪的热爱如燎原星火,一发不可收拾。邂逅雪小禅的《四方五味》,书中提及的酸甜苦辣茶,令人不禁思索——为何将茶纳入五味之列?常品茶的人都懂得,茶汤里藏着岁月的千般况味。而在厨房的方寸天地间,茶更是别具一格的调味师,尤其是龙井入菜,那一抹清冽茶香,总能为食材注入别样灵韵,唇齿间萦绕的是自然馈赠的清新。

如今打开抖音,美食教程琳琅满目。指尖轻点,便能解锁心仪佳肴的制作秘籍,从食材清单到调味细节,讲解细致入微。都说“南米北面”,可生长在南北交界的我,却独爱面食的质朴与包容。一碗筋道的面条、一笼热气腾腾的饺子,都是味蕾的盛宴,而亲手包制饺子,更是让我乐在其中。

记忆的时针拨回童年,那时母亲并不擅长包饺子。正巧哥哥考入烹饪学校,主攻白案技艺,包包子、捏饺子、揉馒头,样样精通。于是,放学后的哥哥多了个“小徒弟”——我。初学包饺子时,和面这道工序便难倒了我。哥哥一边示范,一边耐心讲解:“水要分次加,揉面讲究‘三光’,面团揉好还得用湿布盖着‘醒’一醒。”轮到擀皮,擀面杖在他手中行云流水,可到我手里,面团却总被擀得歪歪扭扭。急得哥哥直跺脚,面团被摔得“砰砰”响,为此没少挨父母责备。

岁月悄然沉淀,曾经的“手残党”如今已能独当一面。洗菜、剁馅、擀皮,每个步骤都驾轻就熟。饺子的馅料可谓千变万化:西葫芦肉馅清爽可口,玉米虾仁馅鲜甜弹牙,而最让我魂牵梦萦的,还是经典的韭菜肉馅。调馅时,韭菜需提前洗净沥干,切成细碎后与鲜嫩肉末相遇,再打入一枚鸡蛋的金黄蛋液,添少许盐与生抽,顺着同一方向搅拌,直到香气四溢、馅料黏稠。

包饺子也有讲究:饺子皮中间稍厚防露馅,边缘薄些更易捏合。将饱满的馅料置于中央,指尖轻捏出层层叠叠的褶子,一只只小巧玲珑的饺子便稳稳立在竹匾中,宛如列队的士兵。水沸下锅,待饺子在沸腾的水中翻滚两三次,点入凉水“三沉三浮”,最后以小火慢煨,静待它们浮出水面。

出锅的饺子蘸上醇厚的山西老陈醋,一口咬下,滚烫的汁水在舌尖迸发。恍然惊觉,这烹饪的过程,恰似人生的缩影:历经翻炒煎炸的淬炼,方能褪去青涩,沉淀出醇厚的滋味。望着盘中饺子,泪水突然模糊了视线——母亲离世十余载,可每当我系上围裙,总感觉她就站在身后,温柔地注视着我。原来,爱从未因时光流逝而褪色,反而在烟火日常中愈发清晰。我含着泪,一口气吃下五个饺子,仿佛这样,就能与母亲共享这份温暖。

恍惚间,那个蹲在院子里,捧着饺子边吃边数星星的小女孩,似乎从未走远。时光流转,唯有这人间烟火,将记忆与温情紧紧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