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雨中听泉

    本文字数:1266

周 凡

 

我的阿舅是一位盲人,像农民种了一辈子地一样。他守护了一辈子的推拿店,从未出过远门。前些日子,他来无锡做检查,结果三天后才知道。阿舅愁眉不展,忧心忡忡,等待复明的日子是最难熬的。我决定带他去央视春晚的舞台——寄畅园看看。

“阿舅,我们今天去寄畅园吧!”我建议道。阿舅黝黑的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转过头跟妈妈夸赞道:“你看,我的外甥女多懂事。”

我们乘车前往,刚到惠山古镇就下起了绵绵细雨。古运河畔的香樟树苍翠无比,上面挂着一串串红色和黄色的灯笼。两旁的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斗拱,雨帘顺屋檐而下,如断了线的珠子。青石板被润湿了,光滑透亮。我挽着阿舅一路前行,小心翼翼。

雨中行人寥寥,更显寂静。远处的惠山笼罩在朦胧的烟雨中,宛如一幅水墨画。

我看阿舅沉默不语,就故弄玄虚:“听说,寄畅园有一处天然音乐盒,能听到八种悦耳的声音。”阿舅的脸上闪出一丝惊讶:“是吗?”

我们加快了脚步,没多久行至寄畅园大门处。古松掩映下的门头拙朴低调,洗尽铅华。我拉着阿舅的手触摸朱门上的铜环,轻轻敲打了一下,空灵之声在烟雨中回荡,一段尘封的记忆也被敲醒了。

儿时,阿舅还没患上眼疾,喜欢带我四处游玩,尽兴时才知道回家。月上柳梢头,天阶夜色凉如水,他常常抱着我,叩响阿婆家的大门。

转入院内,庭院深深,嘉树成荫,绿意尽染。院落的左侧墙壁上老藤盘绕,铺满爬山虎。偶有丹青色苔痕,雨滴浸染,描绘着光阴的褶皱,记录着岁月的荣枯。两块显眼的牌匾,分别题有“山色溪光”和“玉戛金枞”,想必园中景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我心想既然看不见山色,不如带阿舅直接去八音涧听泉吧。

沿着石阶,过侵云门,进入一片山林之中。当天空中划过四五声清脆的鸟啼,阿舅嘴角微微上扬,他屏息凝神,轻轻一嗅赞叹道:“这里一定有大片的香樟树林啊!”

细雨斜织着,一串串雨珠顺着青绿的树叶往下滴落,滑到阿舅的嘴边,他抿了抿嘴唇,沾沾自喜,这次他还品尝到香樟树的味道了。我想一定清冽且甘甜无比吧。

走了很久,我们来到了八音涧。上有黄石堆砌,形成假山的风貌,山上有一座亭子名曰“梅亭”,下有清泉流淌,空谷回响。

“阿舅,你听。”我把阿舅拉近涧边。阿舅触摸光滑的湖石,凑近去听。泉水,高处急流而下,“哗哗”作响,如激昂的鼓点;中段撞击石棱,白沫四溅,“叮叮咚咚”,如轻快的铜铃;流过低洼处,缓缓漫过细沙,如哀伤的呜咽。阿舅陷入沉思中,时而眉头紧锁,时而舒展笑容。

百年前,盲人阿炳靠着沧桑的古树,倾听流动的泉声,拨动琴弦,夜已然撕裂,只有古树上的一轮明月,能读懂他的内心独白。他把苦难融进音乐中,创作出不朽之作《二泉映月》。

我跟阿舅讲述着阿炳的故事,汩汩的泉水流过野草,流过零落的紫薇花瓣,也流过我们的心间,抚平旧日的伤痕。

阿舅的额头上满是汗珠和雨珠,他拉紧我的手说:“雨停了,天晴了,阿舅请你去吃你最爱的糖醋排骨。”

我依偎在阿舅的肩上,就像小时候那样。

远处,惠山之上,缥缈的白雾渐渐散去,露出湛蓝的天空,一缕阳光透过云层射了下来。我们都曾经历过或多或少的风雨,但依然心怀憧憬,满怀期待,雨过天晴,等待柳暗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