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招服务员“学历高配”的背后是价值重估
本文字数:827
杨成
费大厨辣椒炒肉深圳一门店一则“招聘服务员,本科学历以下勿扰”的启事引发广泛争议。工作内容包括餐厅卫生、热情待客等基础服务,却设置本科门槛,令许多网友直呼意外,认为此举加剧了“学历焦虑”。门店回应称此为前任经理要求,实际招聘也看重社会经验,但本科员工在晋升时更具优势。(7月7日《济南日报》)
这场争议的焦点,看似是企业用人标准的“高配”,实则戳中了更深层的痛点,即社会对现代服务业真实价值的系统性低估。
长期以来,“端盘子”这类工作被简单等同于低技能体力劳动,其蕴含的复杂价值被遮盖。现代餐饮服务远非表面所见,它融合了客户心理洞察、沟通协调艺术、突发危机处理等高阶能力。企业试图以学历筛选综合素质人才,恰恰折射出行业对服务高端化、专业化发展的内在渴求。这种渴求,源于服务业价值衡量体系的长期缺位,即传统统计常将现代服务业归入笼统的“第三产业”,其创造的真实价值被低估;基础服务岗位被默认为低端、临时,缺乏专业认可和发展前景,导致其社会地位、薪资待遇与贡献脱节。这种低估制约了行业升级,也造成人才流失。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学历成为晋升“通行证”,本质是服务能力科学评价体系缺失下的无奈替代。例如,海底捞等企业推行“高学历补贴”与管培生制度,试图通过学历杠杆破解服务标准化与管理升级难题。这暴露了一种普遍的价值错位,即人们乐于享受细致入微的服务,却不愿承认其背后所需的专业深度。当劳动者的核心服务能力无法转化为匹配的认可与回报,企业自然倾向抓住学历这一最显眼的标签。
改变现状迫在眉睫。从社会层面看,尚需重塑认知,提升服务业地位。政府部门需细化行业分类标准,构建职业技能等级体系;加强引导宣传,树立服务标杆,打破职业偏见。从企业层面看,则需摒弃学历崇拜,建立以岗位需求与核心能力为核心的科学人才评价与薪酬体系。
这场“学历高配”风波,其真正启示在于:是时候重估现代服务业的价值了。唯有当服务的专业深度获得普遍尊重,才能构建人尽其才的就业生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