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诗韵清风铸廉心

    本文字数:1017

张锦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一生喜爱莲花的周敦颐常以“官清赢得梦魂安”来自勉,并在《爱莲说》等作品中把“廉”与“洁”有机结合,践行自己的为官之道:立诚以修身、守洁以处世、奉公以为政、求仁以爱民。

孟子曰:“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何谓“廉”?就是不贪。东汉著名文学家王逸解释道:“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干干净净做事,不接受他人馈赠的钱物;清清白白做人,不让自己的人品受到玷污,此乃“廉洁”。其实,“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中,这也是“朕幼清以廉洁兮”的屈原从年幼就开始坚守的一种信仰:“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从古至今,廉洁涵养的清风正气,一直都被中华诗词所吟诵,或明廉耻,或守气节,或崇节俭,或重情操……

“公生明,廉生威”,处事公正才能明察是非,做人廉洁才能树立威望。不愿同流合污,彪炳青史的于谦用一首《石灰吟》以及挂在自家门楣上的“两袖清风朝天去”的横匾,表白心迹志向,甘于清贫。清朝名臣张伯行在任福建巡抚时,更是在居所院门及巡抚衙门张贴犀利的檄文《禁止馈送檄》,不接受任何馈赠以拒腐:“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坚守“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高尚人格。

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清廉的操守就是要有一颗自律的心,而“冰心”与“玉壶”就承载着这种纯洁性。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用“心若怀冰”来比喻心灵高洁,而唐朝宰相姚崇把“冰心”和“玉壶”结合起来,以示为官要有一尘不染般的清廉,其在《冰壶诫》中写道:“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受姚崇的影响,唐朝的诗人们创作了一系列以“冰壶”为主题的廉政诗:卢纶的“玉壶冰始结,循吏政初成”;李白的“白玉壶冰水,壶中见底清”。清如玉壶冰,让冰清玉洁、坚持本色、恪守初心成为一种廉洁的信仰。

廉洁,从来就是为官者的一种气节,如同菊花那般淡泊名利、坚贞不屈:“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明朝信阳知府胡守安卸职时感言道:“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到时贫。”胡守安在信阳为官的那几年,上不愧对苍天,下不负于百姓,离开这个地方的时候跟来的时候一样穷。明镜高悬下的包拯是铁面无私、廉洁奉公的象征,他在《书端州郡斋壁》这首唯一流传于世的诗篇中写道:“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清心正己是吏治的根本,刚正不阿是修身的原则,这是一个为官从政者应该具备的气节与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