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实施“五力”工程推动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文字数:1871

滨海县总工会法律工作部部长 陶金

今年以来,滨海县总工会坚持问题导向,按照走前列挑大梁的工作新思路,积极实施“五力”工程,解决职工群众的“急难愁盼”,推动工会工作再上新台阶。

夯实基础,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落实“四加强一重点”。即加强镇(区、街道)工会建设,全县17个镇(区、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经选举任镇(区、街道)工会主席,推动镇(区、街道)工会主席全职化,共选聘21名社会化工会工作者充实镇(区)工会,达到每个镇(区、街道)工会有一名专职工会干事。把有限的工会经费全力向镇(区)倾斜,向每个镇(区)工会、园区工会拨5—7万元工作经费,让镇(区)工会、园区工会有钱办事。

加强企业薄弱工会建设,选派曾任机关单位工会主席,且有工作能力的人员担任企业薄弱工会主席助理,在工作上实行“传、帮、带”,提升企业薄弱工会主席解决工会难点、热点问题的能力。加强职工之家建设,采取“三个一点”的措施,争取县财政划拨一点,动员企业投入一点,工会经费挤出一点,筹集资金用于全县职工之家建设。今年以来,已新建职工之家46家,推动68个小微企业联合职工之家建设,开展喜闻乐见的活动。加强工会干部工作作风建设,建立工会主席联系职工、劳动争议化解、帮扶困难职工、履职情况汇报等10项制度,促进工会主席爱岗敬业。重点抓好新业态劳动者入会,通过会议发动、任务分解、跟踪督查等形式,确保新业态劳动者入会率达90%。

扩面建制,提升综合治理创新力。将工会工作融入法治化管理,坚持“一扩二提三深化”。“一扩”就是小微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扩面建制。贯彻落实《江苏省集体协商条例》开展一事一议微协商,简化协商程序,使有事好协商、遇事多协商形成氛围,促进小微企业集体协商建制率达90%以上。“二提”就是规模企业集体协商提质增效,围绕薪酬激励、劳动保护、企业经营、收益分配等诸多方面开展系统化、集成化集体协商,为小微企业开展集体协商作示范。“三深化”就是深化星级职代会创建,制定星级职代会标准,共划分为10星级,由各单位进行创建,经县总验收合格后授牌。深化企业民主管理,加强企业民主管理职工“月官”队伍建设,职工“月官”人数增加到850名,建立企业民主管理职工参事室860个。深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设,督促企业建立以人为本、产品创新、厂务公开、节能降耗等28项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努力提升企业竞争力。

标本兼治,增强劳动保护监督力。贯彻落实《江苏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主要抓好“一共享、四到位”。“一共享”就是劳动竞赛实行成果共享,进一步贯彻落实县政府《劳动竞赛成果共享实行合同制管理的实施意见》,扎实做好指导、监督、完善、提高等工作,确保成果共享落到实处。“四到位”就是安全生产措施落实到位,每月开展1次安全生产检查,共消除安全生产隐患37个;职业病防治到位,每季度1次对涉铅职工进行免费体检,今年以来,共体检1700余人;户外劳动者防暑度夏到位,合理安排夏季高温作息时间,在上午10点半至下午4点不从事户外作业;组织工会开展送清凉活动,给8000余名户外劳动者送上清凉礼包;化解劳动争议到位,联合县法院、检察院、人社局等在城南物流园建立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设立职工诉求联络员,建立工会主席信访接待日制度,力求把劳资矛盾化解在车间班组,确保职工队伍稳定。

职工至上,普惠服务精准发力。职工普惠服务实行“四个一”。设立“一站式”服务专区,滨海县总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职工普惠服务窗口,开通服务热线,明确专人值班,实行首接负责制,为职工提供综合、便利、快捷服务。建立“一条线”网络。全县14个镇(区)、2个园区建立职工普惠服务中心,446个规模企业建立职工普惠服务工作站,197个村(居)、790个小微企业建立职工普惠点,实现职工普惠服务全覆盖。做好“一条龙”服务。全年举办5次劳务用工洽谈会,推介农民工、下岗职工就业达6000人。抓好农民工和技术薄弱职工培训工作,全县全年累计举办培训148期,培训1.3万余人次。举办新业态劳动者集体生日会,共为270多名新业态劳动者过生日,发放蛋糕和生日礼包。

增强文化引领,增强企业职工向心力。开展好“四进四送”活动。举办劳模精神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校园活动12场次,劳模创业成果展36场次,在全县营造学劳模、当劳模的浓烈氛围。向企业送文化、送科技、送法律30场次,向企业送书籍5万余册。举办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风华百年 时代强音”诗歌朗诵会,唱响“咱们工人有力量”“咱们工会有担当”主旋律。开展红色教育,推动大型现代淮剧《顾正红》首演,组织职工群众参观顾正红烈士故居,激发职工弘扬顾正红精神,坚持守正创新,为促进全县高质量发展建功立业。在媒体开辟《职工科技在线》专栏,开展职工实用科技讲座47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