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聚焦时代主题 汇聚磅礴力量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争做更大贡献

    本文字数:2921

南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 王少勇

当前,南通处在新一轮黄金机遇期、跨越发展的绝佳风口,正以经济大市挑大梁的担当和高质量发展走在前的追求,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南通工会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赓续传统、干在实处,奋力开创南通工运事业发展新局面,为谱写“强富美高”新南通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争作更大贡献。

健全职工思想引领体系,进一步夯实阶级基础

工会工作做的是群众工作,实质上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我们将强化职工思想引领,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工会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南通工会工作和工运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奋勇前行。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巩固拓展“双进”工作,把“我们想说的”和“职工爱听的”结合起来,让理论宣传更有生气、更见神采。深化“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开设“职工大讲堂”,开展产业工人大轮训,打造一批富有江海特色、劳动特点的职工文化品牌。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严把政治方向关、舆论导向关、价值取向关。积极构建大宣传工作格局,加强工会媒体资源融合联动,发挥“一网一微一校两宫”阵地作用,形成有影响力的“工”字融媒体产品创作和传播合力。

健全职工赋能成长体系,进一步强化人才支撑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心任务。这一中心任务,就是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我们将聚焦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以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为导向,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为依托,努力为南通扛好经济大市挑大梁责任提供更多技能人才支撑。

全力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自觉扛起全省首批产改试点城市责任担当,对标南通经济大市、制造强市的定位,在总结经验中“知不足”,在思考谋划中“不知足”。充分发挥产改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积极履行工会牵头抓总职责,加强与成员单位的常态化沟通会商,完善调研指导、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探索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与产业工人全面发展融合之路,继续开展争做技术能手、争当大国工匠“双争”活动,建好用好“江海工匠学院”,充分整合职业院校、链主企业等资源,落实好职业技能提升、工匠人才培育等系列政策,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

聚力推动职工创新创造。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用好全国产业工人“人工智能+”学习行动南通首站经验,引导广大劳动者终身学习、提高素养。积极策应跨江向海发展,全面助力“616”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船舶海工“大国重器”制造劳动竞赛等市级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为抓手,广泛开展“三个十”“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借助“江海工匠首创周”“创新创造云”“技术技能云”等平台,组织引导广大劳动者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攻坚克难,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中开拓进取,在未来产业培育生长中大胆探索,推动一线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新质生产力。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认真落实“江海五一工匠”人才培育五年规划,开设“工匠人才本科班”,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行动,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带动作用,激励职工群众锤炼本领、岗位建功。精心做好劳模推荐评选工作,积极落实劳模工匠政治经济待遇,发掘一批劳模先进典型,引领全社会尊崇劳动模范、弘扬劳模精神,让劳动最光荣在江海大地蔚然成风。

健全职工普惠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共建共享

我们将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联系职工更紧密,服务职工更贴心,真正把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检验工会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

坚持就业优先。聚焦转岗待岗职工、困难职工家庭子女、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用足用好“职等你来”云招聘平台,不断完善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服务职工就业帮扶网络。根据企业培养需求和一线作息时间,开通“工匠直通车”送训到企业,开办“职工夜校”,开设“工匠小课堂”解决工学矛盾,更新完善“工匠课程”内容,广泛实施“求学圆梦”行动,更好满足职工学历技能提升需求。

坚持依法维权。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实施集体协商扩面增效专项行动,促进企业内部分配进一步向一线职工、技术工人倾斜。持续推进全市产业工人立法调研工作,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意外伤害保障试点,高标准做好劳动保护工作,推动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妥善解决,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坚决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

坚持关爱帮扶。巩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成果,创新帮扶救助内容和形式,完善常态化送温暖机制,逐步推进从困难职工帮扶向职工困难帮扶的服务转变。因地制宜推进“职工好食堂”“共享食堂”建设,辐射带动更多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统筹工会驿站布局建设,丰富工会驿站活动内容,探索实现工会驿站运维管理自动监测。加强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标准化管理,规范有序扩大疗休养活动覆盖面和职工受惠度。

健全工会组织运行体系,进一步当好桥梁纽带

南通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因改革而兴、因改革而强,工会的高质量发展也离不开改革这个“关键一招”。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积极适应职工队伍新变化新特征,创新制度供给,做优工作载体,最大限度把职工群众凝聚和吸引到工会组织中来。

突出基层建设。深入推进“一链两企三新”党建带工建行动,培育打造“三创争两提升”“三组联建”工作典型,加大上下游产业链和社会组织相关行业工会的组建力度。以百人以上企业、互联网企业、经营者有“两代表一委员”政治身份企业为重点,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为关键,以“小三级”工会为兜底,促进全市基层工会组织数和会员数稳中有升。

突出机制建设。牢固树立全市工会改革“一盘棋”思想,继续深化重点机制项目建设工作,鼓励和支持基层工会探索更多原创性、特色化改革。理顺明晰产业工会组织体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讲好南通工会故事。健全完善资金管理机制,规范工会经费管理使用,提升工会经费保障力度,严格工会经费审查审计监督。突出干部队伍建设。组织开展市县两级工会“六访六谈”联系服务基层活动,推动实现联系服务基层、联系服务职工的常态化长效化。推动以“专兼挂”等多种形式选优配强各级工会干部,推广实施非公企业工会主席履职补贴制度,大力促进社会化工会工作者职业能力提升,推动工会干部提素增能、干出精彩、争当先锋。

小编说:南通市总工会创新活动载体、强化资源整合,培育“工”字特色宣讲品牌和职工文化品牌,让理论宣传更有生气、更见神采,让职工思想引领更有温度、更有力量;建好用好“江海工匠学院”“江海工匠首创周”“创新创造云”等平台,落实落细“江海五一工匠”人才培育五年规划,开通“工匠直通车”送训到企业,开办“职工夜校”,开设“工匠小课堂”,深化“求学圆梦”行动,支持更多职工有技有力、成匠成才;以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为标尺,深入推进工会改革和建设,全面提升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引领力和服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