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小驿站”传递“大温暖”
本文字数:1101
在吴江区七都镇,一座座“小而精、精而美”的工会驿站正悄然改变着户外劳动者的工作与生活。这些驿站凭借便捷的地理位置和贴心的服务设施,成为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户外劳动者工作间隙的“充电站”。更令人欣喜的是,随着驿站服务的持续深入,户外劳动者们逐渐转变为驿站的主动维护者,共同守护这一片温暖的“避风港”。
走进驿站,温馨舒适的氛围扑面而来。空间内,空调、微波炉、冰箱等电器一应俱全,圆形桌、沙发座椅和沿窗而设的卡座,营造出符合现代年轻人审美的休闲空间。驿站的每一处摆放都充分考虑户外劳动者的实际需求:学习区与休息区合理划分;充电接口巧妙固定在桌下,既方便使用又保持整洁;应急药箱配备常用医用品;书架上摆放着各类读物。这种布局让有限的空间发挥出最大效用。
驿站管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七都镇总工会以打造“15分钟就近休息圈”为目标,在长桥村、外卖服务行业联合工会站点、溇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庙港南太湖大道等关键位置设立驿站,并通过醒目的引导牌提高知晓率和使用率。
驿站的基础服务切实解决了户外劳动者的实际困难:微波炉让饭菜保持温热,饮水机提供温水,充电设备缓解“电量焦虑”。同时,七都镇总工会联合多部门推出免费体检、法律咨询、安全知识培训等服务,大大拓展了驿站的功能边界。驿站还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特色活动,如腊八节的暖心粥、春节的大礼包、元宵节的甜汤圆、为当月户外劳动者过一次生日,让劳动者感受到特别的关怀。
环卫工人是驿站最稳定的使用者群体。环卫工人刘阿姨负责靠近驿站区域的保洁工作,她说:“能在这吃上热饭,胃舒服多了。”如今,像刘阿姨这样的环卫工人已经自发形成了驿站“值日”制度,轮流负责简单的清洁工作,用实际行动表达对驿站的珍视。外卖小哥这一新兴职业群体也在驿站找到了归属感。90后外卖小哥小史最近最喜欢来的地方就是七都镇溇港驿站。对于在工作中分秒必争的他来说,驿站不仅提供了充电、休息的空间,更是一处能够暂时放下匆忙节奏、获得片刻宁静的精神港湾。小史说:“接单间隙在这里看看书、喝口水,整个人都能放松下来,再出发时效率更高。”
驿站的墙壁上挂着一本留言册,里面写满了劳动者的心声:“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感谢驿站的温暖,让我在寒冬里有了依靠。”“希望驿站越办越好,我们也会好好爱护它。”这些质朴的语言记录着驿站与劳动者之间建立的情感纽带,也见证着驿站如何通过人性化服务改变了许多人的工作和生活。
一座小小驿站,正以其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着城市的人文温度。从“避风港”到“幸福站”,从“歇脚地”到“精神家园”,驿站的演变历程将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微缩景观,见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追求。
七都镇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