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娘家人”的称谓,需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书写
本文字数:881
吕芳岭
在滨海县采访,记者时时刻刻感受到,当地工会组织以“娘家人”的担当,将“时时放心不下”,化作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扎实行动。从云端议事厅的指尖民主,到代理协商的专业破冰;从“助工台”的一站解忧,到车间里的文化滋养,一幅以职工需求为中心的服务图景徐徐展开,彰显了新时代工会工作的深度与温度。
滨海县工会以自己的实践,打通了职工心声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当餐饮企业职工春节加班费被调休取代,是工会委派的集体协商指导员挺身而出,据理力争,最终让1.6万元加班工资回到职工口袋。面对“职工不会谈、企业不愿谈”的问题,滨海工会创新推出代理协商机制,明确五种介入情形,用专业力量为职工权益护航。476个“云端圆桌”微信群,更将民主评议搬到职工指尖。一次群内民主评议,就能让企业收回假日加班只调休不发钱的成命,补发4.6万元并赢得九成职工满意。这种“职工意见直达管理层、企业回应直面职工”的直通车模式,让职工真正成为企业治理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滨海工会“娘家人”的担当,体现在对职工急难愁盼的精准把脉与高效纾解。“助工台”进驻政务大厅,首接负责、一周办结的承诺掷地有声。它为下岗职工雪中送炭,解疾病之困、发救助金;它为欠薪者撑腰,三天追回血汗钱;它甚至助力创业,以无息贷款点燃希望。一年解决328件急难愁盼、稳定6000个岗位的数据背后,是“有困难找工会”从口号到信赖的坚实跨越。更难得的是那份“精神滋养”的远见,将“送文化”升级为“种文化”,让文艺轻骑兵的“竹板”在车间回响,让职工书屋的万卷书香浸润心田,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筑起职工的精神家园。
“娘家人”的称谓,需要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书写:让每一项服务都直抵职工心坎,每一份权益都落地生根,企业与职工方能真正结成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职工冷暖绝非锦上添花的点缀,而是企业发展的根基所系。滨海工会的实践让职工感受到的不是浮于表面的慰问,而是嵌入日常的尊重、响应与保障。当职工的声音被倾听、权益被捍卫、困难被化解、心灵被滋养,归属感与创造力便如清泉奔涌。正如职工合理化建议为企业带来4700万效益的实例所证:真心实意把职工放在心上,收获的必是人心凝聚与发展的活水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