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江苏镇安电力薪酬改革让工人“有奔头”——
“能级”变“薪级” 技能成“金钥匙”
本文字数:1496
本报通讯员 戴秀丽 夏悦 胡嵩雯
制造业转型升级浪潮奔涌,如何让技术工人真正“有奔头、有尊严、有获得感”,焕发创新创造活力?江苏镇安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以一场以“能级工资”为核心的薪酬改革,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不仅点燃了产业工人的热情,更为地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
技能“含金量”,薪酬“看得见”
“以前总觉得技术好是‘面子’,现在才明白更是‘里子’、是‘票子’!”在镇安电力车间,刚拿到高级工证书的张师傅说。这样的感受,源于公司深刻认识到产业工人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坚实的基石。为此,镇安电力果断打破传统薪酬模式,精心构建了一套以技能水平、职称等级为核心价值标尺的“能级工资”体系。
为了让工人的技能“真金白银”地转化为收入增长,公司大刀阔斧地上调职称津贴标准,搭建起清晰的激励阶梯:初级职称每月津贴200元,中级500元,副高级800元,正高级达到900元。对市场稀缺、含金量极高的一级建造师,月津贴高达1600元,二级建造师也有800元。这一标准在当地制造业企业中极具竞争力,引得工人们纷纷钻研考证。
“光有职称还不够,手上的‘真功夫’更值钱!”公司同步出台《职业技能薪酬津贴管理办法》,将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等技能等级证书,与实实在在的薪酬津贴直接挂钩。这意味着,工人每提升一级技能,工资单上的数字就跳涨一截,技能提升之路变得“看得见、摸得着、算得清”。对于在急难险重项目中啃下“硬骨头”的技术尖兵,公司还设立了灵活的月度项目绩效奖励,确保“多流汗、多贡献、多收益”,真正实现“技高者多得,多劳者优酬”。
成长有通道,激励成闭环
“能级工资”绝非孤立地涨薪,而是与人才培养、技能评价深度融合,形成“学习—提升—认证—加薪—再学习”的强效正向循环。镇安电力深谙此道。
公司与本土高校紧密携手,量身定制“电气班”,为一线工人铺设学历与技能双提升的“进阶天梯”。同时,他们大力推行“新型师徒制”: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与青年工人签订师徒协议,公司发放带徒费,激励师傅们倾囊相授“看家本领”。近年来,这一“传帮带”新模式已成功孵化技术骨干30余名。徒弟技能达标之日,便是自然踏入“能级工资”上升通道之时,成长与激励实现了“无缝衔接,同频共振”。
作为镇江市人社局认定的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机构,镇安电力手握评价“自主权”。他们用好这把“金钥匙”,先后为84名奋战在一线的职工颁发了技能等级证书,其中高级工24名。公司内部,“培训赋能—严格考核—权威认证—即时加薪”的完整激励闭环高效运转,技能的价值得到最快速度、最直接方式的兑现,工人们提升技能的劲头更足了。
改革结硕果,活力竞迸发
真金白银的激励,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活力迸发。自“能级工资”推行以来,镇安电力人才沃土硕果累累:新增正高级职称2名、副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6名,新增一级建造师2名、二级建造师1名。技术工人队伍结构显著优化,“比学赶超、钻研技术”蔚然成风,过去困扰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率大幅下降。
这项以工人为中心的改革赢得了广泛认可。公司荣膺“镇江市优秀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称号,其“能级工资”创新实践已成为镇江市乃至江苏省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中一颗闪亮的“特色星”。
“让技术工人体面劳动、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是改革的初心,也是持续深化的方向。”公司负责人表示,面向未来,镇安电力将紧密围绕智能微电网产业发展脉搏,持续深化薪酬改革。目标锚定2025年底将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占技术工人的比例提升至40%,进一步扩大技能认定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积极探索项目攻关专项奖励等更多元、更精准的激励方式,不断放大“能级工资”的“撬动效应”,为锻造支撑镇江、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工匠力量”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