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意趣盎然的书斋联

    本文字数:1482

刘广荣

书斋联弥漫着浓浓的书卷味,有的寄托远大的理想,有的注重为人处世,有的体现高尚的品格……在我国历史上,有很多文人墨客喜欢书斋联,他们挥毫泼墨,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乃苏轼书斋联。苏轼字子瞻,四川眉州人(今四川眉山),祖籍栾城。苏轼胸怀大志,勤学苦练,奋发向上,注重学习方法,有持之以恒的严谨治学精神。苏轼的书斋联,充满豪情,铿锵有力。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胸无大志,被家庭的鸡毛蒜皮之事所束缚,碌碌无为;有多少人不读书,利令智昏,贪赃枉法,成为金钱的奴隶;有多少人读书少,不懂为官之道而葬送了大好前程。苏轼青年时期就醉心读书,有远大的抱负,即博采众长自成一格。苏轼志向高远,从书斋联上就凸现了一代文人的风范。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做官。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等职,官至礼部尚书。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造诣颇高。

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书斋联是“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陆游豪迈粗犷,他把书斋命名为“书巢”。书巢中密密麻麻全是书,陆游读书明志。年复一年,倚窗而读,如沐春风,多么有意思啊!陆游年轻时热血沸腾,二十岁那年写下了气壮山河的诗篇:“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陆游三十岁参加礼部考试,名居第一,由于政见不同而遭投降派秦桧打击,被革除了名字。虽然壮志未酬,但陆游毫不消沉,他苦读兵书,孜孜不倦地习武,准备抗金。1162年,宋孝宗起用主战派张浚准备北伐。宋孝宗召见了陆游,陆游提出了许多军事主张,宋孝宗听罢,龙颜大悦,觉得陆游乃有识之士,当即下令北伐。不料出师未捷,兵马死伤惨重。宋再度向金求和,宋孝宗意志动摇,朝中主和派重新抬头,张浚被罢官,陆游也被解甲归田……陆游卒于宁宗嘉定二年,享年八十五岁。陆游临终前写了一首诗《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陆游的绝笔,表现了他对国家民族一往情深,多么强烈的爱国精神啊!

明代书画家徐渭书斋中有一联:“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几多欢乐,几多辛酸,个中滋味谁知道?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其“铁砚山房”书斋内有一长联:“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司马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邓石如俨然学富五车的“杂”家了。

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书斋联为“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孙中山有胆识,高瞻远瞩。他的书斋联展现出政治家的深谋远虑。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乃画家、美术教育家刘海粟的书斋联。刘海粟豁达与大度,此乃人生的成熟,人情的练达。

读名人的书斋联,还能了解其生活环境。作家丰子恺在故乡浙江桐乡的“缘缘堂”书斋内撰有一联:“草草杯盘共语笑,昏昏灯火话平生。”据了解,丰子恺当年经常呼朋引伴在书斋内高谈阔论,借着昏黄的油灯谈政治、谈理想、谈家庭……他给朋友又是端茶,又是送水,有时把准备好的瓜子、花生、糖果、红枣等食品拿出来,让大家品尝;有时备一桌佳肴,与朋友畅饮,互相嘘寒问暖,借酒怀旧,其乐无穷。丰子恺晚年在上海“日月楼”居住,书斋中有一联:“星河界里星河转,日月楼中日月长。”丰子恺的书斋设在二楼,前面是阳台,书斋内东、南和西南都有窗口,上面还有天窗,书斋宽敞明亮。丰子恺白天可以长时间读书、写作;夜深人静时,可以仰望天空,月光如水,星汉灿烂。你说美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