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张云泉:“一切为了让老百姓看到共产党好!”
本文字数:2056
本报记者 徐军霞
在南通海安市的乡下,近几年逐渐打造了一处红色小景点“井冈山长征精神宣传园”。这是省信访局原正厅级巡视员张云泉用个人所有讲课费和部分退休金,配合当地党组织一起打造的爱国主义教育场馆。也有少数人对他的奉献精神不能理解,认为这样做“太傻”。但他坚定认为:一定要让青年人了解我党我军艰苦卓绝的斗争史,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命换来的!要将传承红色文化视为己任。他说:“一切为了让老百姓从我们身上看到共产党好。”
张云泉青年时代是海军第一艘导弹快艇的军人,和战友们驾驶快艇驰骋海疆,以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战胜困难保卫祖国。回到地方以后,曾历经多个岗位的磨砺,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他做一行爱一行,力求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他曾经在某地当过门卫保安,由于当时“文革”刚结束,社会治安状况不如今天,他用在海防前线站岗的责任心和警惕性守护好国家的财富,彻底扭转了那个单位是小偷眼中“唐僧肉”的状况。他也曾在浴室服务过,主动帮助手脚不灵便的老人搓澡,被老人说比自己的儿子照顾得还好!在此期间,他还负责浴室内厕所的卫生,他用在军舰上搞卫生的严要求,把污垢肮脏的厕所打扫得很干净,以至于离开那里几十年以后,还被推荐为“学雷锋先进个人”。在人民大会堂做事迹汇报发言时,他说:共产党员做什么事都要比普通群众做得更好,哪怕去扫厕所,党员扫得厕所都要比别人扫得更干净!
1983年,张云泉被组织安排到泰州市信访局工作,在这个被人称为“机关第一难”的岗位上,整整工作了26年。“信访工作虽然和部队是完全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但目的都是为人民服务、为老百姓办事。”从陌生到精通信访业务,张云泉最大的体会是:靠电脑指挥解决不了现场的实际问题,坐在办公室里历练不出做群众工作的真本事。信访干部一定要到发生问题的现场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这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根本。
在化解矛盾的实践中,张云泉还深深地感悟到: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为了尽快解决问题,必须做到“放得下架子,扑得下身子,受得了委屈”。某片区旱厕改水厕施工遭抵制,一个厕所改建施工过程中3次被推倒,造成附近不少居民生活不便。张云泉接访后赶到现场。原因是厕所周围几户居民都不希望厕所更靠近自家,导致施工频频受阻。张云泉与这几户群众反复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厕所与几家的距离都要相等。施工工人嫌弃满地粪便不肯去尺量,张云泉脱下鞋袜,卷起裤腿,自己踩着满地粪污用尺子量距离。现场群众感动了,事情也得到顺利解决。
为了帮助上访群众解决问题,张云泉常常要跑好多冤枉路,受好多冤枉气,甚至身上留下了伤痕——因为个别上访对象的不理解,情绪激烈,张云泉的腿上留下了10多处踢伤的痕迹,胸前留下了多处抓伤的疤痕,一根手指被咬得露出骨头而不能灵活弯曲,左眼被打成重伤留下残疾……在一次次激烈的突发事件面前,张云泉总是挺身而出。一次,某改制企业老板与职工发生冲突,在职工的合理诉求没有解决的情况下,老板失去耐心,欲强行开推土机进厂施工,引起职工情绪失控。紧急关头,张云泉一个箭步跨到推土机前,大声喊道:“问题没有解决谁敢强行施工,除非从我身上开过去……”
“用绣花功夫化解对立的情绪,用工匠精神打磨激化的矛盾,尽最大的努力让百姓的合理诉求‘落地有声’。”在信访岗位上的20多年间,张云泉用“对群众要有热心、对群众反映的困难要有同情心、为群众办事要讲诚心、遇到困难和阻力要有攻坚克难的决心、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的“五心精神”,在党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如今,77岁的张云泉已退休多年,但依然是国家信访局特聘信访工作研究员,还多了个“老师”的新身份。从2006年开始,根据中组部的指示,张云泉在上海浦东、井冈山、延安等干部学院和中央国家机关,为厅局级和省部级干部培训班讲群众工作课。他认真备课、努力讲好课,连续18年教学质量考核“优秀”,3所干部学院均授予他“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他也经常应邀去许多高校和基层党组织对学生和年轻干部讲爱国主义。他为干部培训倾注了一腔真情,“晚年最大的期盼是我们党的事业后继有人。”2024年12月31日,中央组织部授予他“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9年张云泉退休后,不少群众遇到困难仍然习惯打电话或写信找他。有人劝他退休了完全可以撒手不管,他却回答:“干部都有退休的时候,但和老百姓的感情永远不能退。”他把群众的这些诉求信息转给相关单位。直到现在,张云泉还和刚到信访工作岗位时,遇到过的少数上访老户保持联系,因为这些人遭遇了人生旅途的意外不幸。虽然帮他们解决了当时的困难,但这几十年张云泉始终关注他们过得好不好、有没有碰到新问题。
“做官不可像官,做人必须像人,不求惊天动地,但求问心无愧。”这是张云泉的人生信条。由于他在从部队到地方近50年工作历程中的出色表现,他曾被选为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及中共江苏省委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获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时代领跑者——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