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时光褶皱处的文字琥珀
——读迟子建散文集《好时光悄悄溜走》
本文字数:1419
魏咏柏
在当代中国文学版图上,迟子建始终以“北国精灵”的独特姿态生长。这位从黑龙江漠河北极村走出的作家,自1983年《北极村童话》初绽锋芒,四十年间以《额尔古纳河右岸》等作品构建起苍茫与温润交织的文学世界。
2024年岁末面世的散文精选集《好时光悄悄溜走》,恰似作家回望创作生涯的时光胶囊,将四十年间“会呼吸的文字”悉数珍藏。全书四辑结构暗合四季轮回,既有《灯祭》里父亲手作的冰灯照亮除夕,也有《云烟过客》中三代人命运在纸页间舒展,更有《发现大地的星星》等新作完成从北极村到巴黎街巷的时空对话。
人民文学出版社此次编选深具匠心,四辑文本恰似四重奏乐章:春之萌发里《红绿灯下》的生死顿悟,夏之绚烂中《采山的人们》与自然的对话,秋之静美时《我的世界下雪了》的永恒追怀,冬之沉淀间《寒夜生花》的岁月哲思。这种编排让文字自带时间韵律,当读者翻开《伐木小调》中“锯末如雪花纷扬”的林场往事,指尖便沾上了1980年代的木香。
迟子建的散文如北极村的达子香,在细微处绽放惊人的生命力。《灯祭》里父亲用罐头瓶制作的冰灯,从照亮除夕夜的欢乐信物,渐变为阴阳两隔后的思念图腾。“灯守着他,虽灭犹燃”的笔触,让物质载体升华为永恒的精神长明。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在书中俯拾皆是:母亲油纸伞骨凝结的冰晶,被喻为“未落尽的星子”;马蜂追赶采山人的场景,化作自然馈赠的幽默诗行;就连雪道上与啄木鸟声交织的爬犁轨迹,都成了时光的五线谱。
最动人的是对消逝之物的文学打捞。当机械轰鸣取代林场号子,她把祖父坍塌的茅草房梁写成《木器时代》的苍劲笔画;当钢筋森林遮蔽故乡星空,父亲生锈的锄头在《农具的眼睛》里重新翻动黑土。这些被岁月揉皱的细节,最终在《我的世界下雪了》凝结成永恒晶体——雪落时刻与爱人永诀的场景,让自然景象成为情感的镜像,“清亮而忧伤”的笔触里,死亡与雪花同样轻盈洁净。
迟子建的怀旧从不沉溺,而是在流逝中淬炼永恒。三重精神维度在文字中渐次展开:作为北极村永远的女儿,她用《会唱歌的火炉》保存父亲讲故事的剪影;作为自然的歌者,《雷雨中的风情》记录都柿果染红指尖的夏日;作为人类共情的记录者,《撕日历的日子》里发黄的纸页,成为所有时代关于时光的集体记忆。
书中对时间哲学的阐释充满生命温度。当六旬作家回望来路,那些“在伤口里种出玫瑰”的勇气,已升华为超越个体命运的生命赞歌。《红绿灯下》将爱人离世前的三天分解为86400个“秒针跳动的单元”,死亡的红灯反成沉淀生命的契机。这种辩证思维在《时间怎样地行走》中达到圆融:挂钟的滴答声里,既有母亲白发滋生的焦虑,也有女儿用铅笔在日历背面画月亮的童真救赎。
在这个被5G信号切割记忆的时代,《好时光悄悄溜走》宛如一剂治愈焦虑的文字药方。迟子建用四十年散文创作验证:真正的怀旧不是沉溺过往,而是让往事的萤火照亮此刻。当我们在电子屏幕前疲惫时,书中“用整个下午等一朵野百合开放”的慢时光,恰似北极村夜空的银河,温柔地提醒着生命应有的温度。
那些采山人冻得赤红却灿烂的笑脸,雪地里与狍子对视的惊奇瞬间,火炉边烤土豆的暖香,构成了抵御现代性异化的温柔力量。这部横跨四十载的精选集,既是作家从“青春黑发”到“浪漫白发”的生命注脚,也是所有寻找精神原乡者的时光地图。当我们跟随文字重返父亲制作的冰灯之下,终将明白:所谓好时光,从来不是完美的标本,而是岁月褶皱里始终跃动的心灵光芒。正如迟子建在《枕边的夜莺》中所写:“只要还有人在深夜捧读,那些悄悄溜走的好时光,就永远住在文字里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