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贡献及现实启示
——以百年戚电为例
本文字数:3377
徐福明 陈一峰 李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工人阶级,礼赞劳动创造,多次寄语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中争取人人出彩”。
江苏华电戚墅堰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戚电公司)始建于1921年。1926年,中共江浙区委委派地下党员王寿生以外线工身份到震华电厂(戚电公司前身)开展革命工作。1927年,王寿生在震华电厂成立了江苏电力系统第一个党支部,并组建红色工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戚电工人翻身做主人,为新中国电力工业发展流血流汗,不断发展壮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戚电公司传承发扬老一辈戚电工人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217万千瓦,同时攻克一系列重型燃机控制系统领域“卡脖子”难题,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不断交出让国家和社会满意的答卷。
一、工人阶级的历史贡献为推动企业发展、民族复兴奠定了重要基础
回顾党的历史,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性为工人阶级政党。百年来,我国工人阶级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把工人阶级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不断挖掘各个历史时期工人阶级做出的贡献,有助于更好地履行工会组织维权服务职责,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动员广大职工积极建功新时代。
(一)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突出政治优势和一贯主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怎样变迁,不论社会怎样变化,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都不能忘记、不能淡化,我国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都不容动摇、不容忽视。戚电公司始终与国家同行、与国运相系。从1921年迎来“中国电业发展之最大机会”到成为沪宁铁路的“动力心脏”;从首开中国农村“电力戽水”之先河到把“炸不垮的列车电站”开赴鸭绿江前线;从传统火力发电企业转型成为大型清洁能源电站,戚电公司每前进一步,都是党领导戚电工人把握时代脉搏、迎合国家需求的应然之举。
(二)工人阶级代表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党和国家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我们党最坚实最可靠的阶级基础。戚电公司诞生于1921年,以杨廷栋、施肇曾为代表的早期实业家苦心孤诣,震华厂竣工发电,有力保障了华东地区经济与工业发展。先进的技术理念和独立自主的斗争思想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不断萌芽,为后续党领导工人阶级开展革命斗争创造更多的可能。
(三)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爱劳动者,始终重视发挥产业工人作用,对建设高素质劳动大军念兹在兹,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面对新的历史使命,中国华电以“践行奋进文化,弘扬奋斗精神”为主题,以“三力”工会建设为主线,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百年戚电历史文化传承为切入点,研究百年工运史中工人阶级作出的历史贡献,有助于把握独特的政治优势,对于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智慧力量,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百年戚电红色血脉铸就坚强工运根基
在党的领导下,戚电公司工人阶级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是我国百年工运事业的真实缩影。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党组织的带领和工会组织的支持下,地下党员王寿生一面在震华电厂发展党员,一面带领工人积极开展工人运动。1927年,地下党员孙梦雷带领工人支援无锡秋收起义。“九一八”事变后,工人捐款捐物支援淞沪抗战前线将士。全面抗战爆发后,工人与上海地下党员密切配合,开展抗日怠工斗争。戚电工人满怀家国理想,为国家解放、民族独立不懈奋斗。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年10月,戚电工人在党组织的带领下,开展“护厂反轰炸”斗争。1950年与青岛电厂开展劳动竞赛,开华东地区厂际竞赛先例。抗美援朝期间,戚电列车电站开赴鸭绿江前线,迎着炮火保发电,被前线防空总指挥部授予“炸不垮的列车电站”称号。1958年1月,戚电改革安全奖励制度,被毛主席称为“创举”。戚电工人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和勇挑大梁的决心,为新中国成立和电力事业发展贡献了强大力量。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戚电扩建两台20万千瓦燃煤机组,配套国家“西气东输”工程,投运国内首批天然气发电机组。2009年初,华电集团首个以劳模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徐健创新工作室”在戚电公司成立。工作室目前已发展成为专业化、多领域的职工创新集群,涌现出一批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电业技术能手。戚电工人以勇于变革、求实奋进的创新精神为国家崛起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戚电牢牢把握国企改革的正确方向,更好地履行国有企业的责任和使命,成功实现从小煤电到大型现代化纯燃机发电企业的华丽转身。百年戚电装机容量达217万千瓦,排名全国前列。创新工作室集群锚定燃机“卡脖子”技术,不断向燃机控制领域和重型燃机装备制造应用发起挑战。戚电工人以匠心和拳拳爱国之情为国家能源和国防安全保障贡献了“华电方案”。
三、百年戚电工运事业经验启示在新时代的实践
一百年来,戚电工会组织始终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作为天然属性和红色基因,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方针,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党的主张和要求落实到工会各项工作中、转化为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
(一)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领导,教育引导职工听党话、跟党走
凝心铸魂,强化使命担当,强化政治认同。戚电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好用活企业红色资源,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2018年,戚电公司建成红色教育基地,以“力行”课堂、“红动戚电”省级青年学习社为依托开展理论宣讲、宣传劳模先进事迹,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凝聚精神力量。
以文化人,外树企业形象,内塑职工品质。戚电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着眼“文化涵育”目标,传承百年红色基因,培育践行“创先奋进、奋勇争先”企业文化。聚焦企业改革发展、党的建设领域开展宣传研究,公司形象接连登上央视、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平台,形成了一批有价值、可复制、可推广的企业文化成果。
(二)坚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开展工作,在奋进新时代中建功立业
不忘初心,牢记“国之大者”,履行央企使命。戚电公司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电力热力安全保供,全力保障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安全生产天数突破7500天。锚定新能源发展目标,不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新能源特色项目样本,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渔光一体蟹光互补新能源项目——郑陆115.5MW示范工程。
扩面提质,着眼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作为国内首批打捆招标燃气机组的发电企业,戚电公司勇当燃机技术“策源地”,开展“卡脖子”技术攻关,成功开展国内首台F级燃机TCS国产化改造、E级燃机DCS国产化示范应用,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大力推动科技创新,科技项目《重型燃气轮机控制与运维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2024年度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统筹谋划,加快队伍建设,促进成长成才。推进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工作室围绕企业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领衔揭牌攻关活动,促进创新成果进一步转化、推广和运用。一批劳模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在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脱颖而出,职工中目前有2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名全国技术能手,逐步形成了“60、70、80、90”劳模梯队。
竭诚服务,实施精准帮促,提升幸福指数。戚电公司工会聚焦职工关切的“心事”,开展暖心关爱行动。以“春送关怀、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生日祝福、劳模关爱”等活动为节点,精心做好困难职工、生病职工、劳模先进等走访慰问工作。着力维护职工权益,不断提升民主管理水平。
新时代新征程,戚电公司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广大职工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动员激励广大职工建功立业、创新创造,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