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把蓝举上篱笆的牵牛花
——《月光落在左手上》读后感
本文字数:1334
金格
余秀华是湖北女诗人,一位残疾却写出了无数诗篇的人。在武汉的一次活动上,我看到她摇摇晃晃从幕后走出来读诗的情景,内心有许多感触。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容易,坚韧的力量在苦难面前会从心底里长出。
《月光落在左手上》这本诗集有两百多首诗歌。内容多是余秀华在湖北钟祥市石牌镇横店村的生活经历与内心感受。她把农村写活了,把自己也写活了。在众多的农村诗篇中独具一格。回顾一下诗歌史,会发现农村的色泽和给人的感觉一直是变化的。《诗经》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时的农村纯粹、明丽;唐诗里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诗),这时的农村深绿、清旷;宋词里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词),这时的农村热闹、繁忙。艾青的农村苦难深重,海子的农村充满神性,而余秀华的农村充满野性、坚韧的力量。
《我养的狗,叫小巫》:“我跛出院子的时候,它跟着/我们走过菜园,走过田埂,向北,去外婆家/我跌倒在田沟里,它摇着尾巴……”这一段无跳跃的叙述像散文。“跛”字会让读者想象到诗人走路的场景。如果一个正常的人说自己“跛”出院子,读者就会不喜欢,因为不真诚,诗歌有时不能虚构。余秀华和小狗走了不少路,跌倒后小巫给她舔伤口。这是来自动物的温暖,被余秀华捕捉到并记录了下来。诗歌很奇怪,如果是一个普通人偶尔摔了一跤写出这首诗,也不会给人太多感动,可知道了是余秀华写的,感觉就立刻不一样了。这说明诗歌与诗人联系得甚为紧密。
《后山黄昏》:“落日温暖。坐在土丘上看下去就是流水/一个孩子走下去,就能在水里清洗暮年/这样真好,风筝和蝴蝶都有去向/一头啃草的牛反而如同一个插曲……”白描是文学手法之一,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落日、土丘、流水、孩子、风筝、蝴蝶、牛。将牛比作一个插曲,很有意思。
《一只水蜘蛛游过池塘》:“我停下来,镰刀握在手里,草静止在黄昏/——我是说一只水蜘蛛刚刚下水的时候我就看见了/它向对岸游动,迅速,没有一点迟疑/水面没有一丝波纹,它如同趴在一块玻璃上/嵌进了天空,云朵,树影的玻璃……”诗人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在这里,余秀华对水蜘蛛很感兴趣,观察了水蜘蛛“向对岸游动”的动作。把水比作玻璃很普通,把水比作“嵌进了天空,云朵,树影”的玻璃就与众不同了。这就是修饰语的重要性。
《神赐的一天》:“牵牛花把蓝都举在篱笆上,风从远方吹来/草木繁茂/每一种味道都穿过我,温润,甜蜜……”正常的句子是“篱笆上有一朵蓝色的牵牛花”,诗意的句子是“牵牛花把蓝都举在篱笆上”。牵牛花像一个人在举东西一样,拟人修辞增添了句子的魅力。人所举之物一般是实物,这里举起的是颜色,很有意思。
《黄昏里》:“它不再开花了,院子里的忍冬/它不再开花的时辰幽深,温柔/这时候夕光落在它的顶冠/溢下来/漫不经心……”当诗人专注于一物并投情时,诗意就来了。夕光如头纱一样落下,忍冬如新娘。这是文本给予的一些联想。
人的头脑确实很神奇,很难想象诗人在一个贫穷的村子里日复一日地生活却能坚持写出这么多诗歌来。如果没有编辑刘年,没有《诗刊》,没有那首惊人的诗歌,那余秀华和她的众多诗篇会不会被淹没?像篱笆那里的牵牛花托举着蓝一样,横店村的余秀华托举着诗歌,托举到被人注意被人发现。这真是诗人的幸事,诗歌的幸事,文学界的幸事。这力量实在是震撼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