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读书——作者、作品和我
本文字数:787
江海
读书,其实很简单。
找一本书,打开,默读,专心致志地读下去,直至和作品琴瑟契合地读进去。然后,就是保持节奏,停歇的时候放好书签,一天一天、一点一点,直至最终读完。
难点在于,首先,你得找到一本好书。如果你还不懂得鉴别,那么就相信群众的眼光,直接挑那些豆瓣打分高的。或者,相信历史的沉淀,挑些名家的名著。再不然,索性就挑选些畅销的小说,情节精彩、情感动人、情绪饱满,让人在阅读中喜不自胜或者悲由心生。
然后,就是打开,专心地默读。其实读书,很多都难在开始阅读的头几页(这也是很多书很多年很多遍只被读过前几页的原因)。因为,我们在还没有真正开始跟上作者的节奏,也还没有能跟随上这本书的舞步的时候,最容易烦躁。然后就分了心,就把书丢在一边,开始去寻找些更容易的欢乐,泡杯茶、玩会手机、追一集剧。读一本书的乐趣,哪里是那么容易那么简单就呈现的?好的读者和好的舞者一样,舞伴就是那个作者,跟上他写作的节奏,缓慢并坚定地踏入他的文字的河流。一旦你能沉浸其间,自在漂浮在作者的表述里,从容仰俯在作品的怀抱中,那么读这本书的乐趣就慢慢呈现出来了。
最终,水落石出或者豁然开朗或者意犹未尽,不知不觉中,这本书就一点一点地读完。
你又打开一本新书。
久而久之,也就自然养成了阅读的习惯。
我喜欢读书。
原来只是作为双职工父母的独生子女的唯一消遣。后来,长大了,涉猎广了,也就从单纯的消遣变成了获得新知的乐趣。
如今,我已年过半百而知了天命,读书又多了一个感触:作品一旦被作者写下,就不再属于作者,而变成了另一种存在。作品有了他自己的生命,这是被作者和读者、理解和误解共同创造的全新的生命,鲜活地、蹦蹦跳跳地在这个世界自行不管不顾地走下去。打开一本新书,都像是跟作者、作品相对而坐、把酒侃侃而谈。有时相视而笑,有时拍案而起,有时黯然执手相看泪眼。
哎,管他是真话还是虚妄,管他是活着还是死了,我打开书,灯下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