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过秦岭

    本文字数:1272

马旭萍

眼前的画面飞速划过,窗外的景色从平原到山川的变换,不过是眨眼的工夫,疾驰的高铁便要将我从六朝金陵送到千里之外的盛世长安。

看着近前一闪而过的河流,另一侧远处巍峨的山峦,抵不过好奇,给家属发去了自己的定位。

“你这是在黄河与秦岭之间!”

看到消息的我不免惊讶,这河流当真是黄河?这山峦便是秦岭!我脑海中不禁浮现出手机里秦岭凭借一己之力将南下冷空气挡住的视频,面对来势汹汹的冷气,秦岭那磅礴的气势可是不遑多让。

虽从上学时期的课本中就学习过秦岭,也在视频中目睹过它的风貌,但亲眼所见的震撼,终究是文字和影像无法给予的。那平地起峰峦的气势,连绵不绝的山峰与蜿蜒曲折的山脊构成的壮美景色,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切感受。

忽地想起从西安去汉中学习时路上的情形。上车昏昏入睡,途中不经意间睁眼,竟发现自己已置身于群山的环抱之中。四周青山围绕,原本阴沉沉的天遇上山中的水汽显得更加潮湿,山间水雾弥漫遮挡,不见天日,山峰时隐时现,好不缥缈。原本还沉浸在景色中,景色却陡然一变,原是汽车驶入了隧道。待到车辆驶出,另一番山景又扑面而来。原本还有些平缓的山体,变得愈发陡峭,有些地方或是直直露出石质山体,或是不见树木。

随着车辆穿梭于山岭险峻之间,本以为这头顶难得一见的自然景色已是足够让我着迷,却未曾想在这群山之间的山谷中,兀地出现烟火人家。不知从哪个山间开始,在那绿色的画卷中间,偶尔便会出现或黑,或白,或红的房屋。在那谷底临水处,在那山体平缓处,一间、两间、三间。在狭小的方寸之间挤出几片菜园,环绕四周。小农画卷或让人惊奇,可若不知哪个隧道后在群山中间便出现了城镇,给我的便是惊讶了。狭窄的河谷间,无数楼房依河而建,宽敞处或聚集而居,紧峭处以河为基。唯一沿河而行的主干道干净整洁,两侧商店招牌鳞次栉比。虽略显质朴,却不失该有的市井繁华。

一幕幕、一张张犹如画卷,转瞬即逝。在高速上疾驰的我们,犹如南下的飞雁,虽有幸路过,终不是目的地,只得远远地心中向往一番。记不清经过了多少山,穿越了多少隧道。忽地天气晴朗起来,身后的群山渐行渐远,两侧视野变得开阔,地势逐渐平缓,远处露出了钢铁城市的面貌。

“你不过行经北秦岭,还有南秦岭。你看看地图,你这是在山坳中呢。”

我亦被同事的话所震惊。本想着这一路便看尽了秦岭景色,却不承想这仅是秦岭的一小部分。

归程时,搭乘飞机的我再一次从空中领略了一番秦岭风姿。随着飞机攀升而上,秦岭全貌逐渐映入眼帘。只见群山连成线,横亘在大地之上,宽厚、绵长,宛如大地的一道脊梁,铿锵有力。其间山河沟壑蜿蜒纵横,如同鬼斧神工的山峰挺立向上,两者相辅相成,勾勒出秦岭的景观。贾平凹曾这样描述过秦岭:“如果说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那被长江、黄河左右相拥的秦岭,或可说是中华民族的父亲山。”此刻,我明白这样的形容甚是贴切的。

从前课本上的知识点殊不知在何时已在我人生路过这么多次,想来定要寻个机会,登上那秦岭山巅,丈量这大地经脉,听松涛讲述《山海经》遗漏的章节,让秦岭的风把都市的尘埃吹落深涧。毕竟途经终究是过客,唯有攀上父亲山的肩头,才能触摸华夏真正的骨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