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夏阿毛:枪林弹雨中的扬子江舵手
本文字数:932
本报记者 王鑫
夏阿毛1920年出生于浙江镇海(今宁波)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7年,他进入上海源通轮船公司当学徒,后在上海、镇江的轮船公司当水手、驾驶。
1949年4月23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在镇江江面分三路渡江。夏阿毛驾驶着“协平”轮从镇江出发到北岸,成为运送渡江解放军的镇江第一船驾驶员。他带领船员们连续七天七夜运送部队及辎重渡江南下,途中还协助解放军缴获三艘敌艇,被誉为“扬子江英雄”。他并非军人,却以一艘火轮冲破封锁,成为渡江战役中的传奇。
对于随军渡江的解放军战士杨荣章来说,当时的一切依然历历在目。
1949年4月初,杨荣章随部队到达扬州。在扬州城区休整了20多天后,4月22日中午,部队突然接到命令,第二天就要过江!这个消息让杨荣章激动不已,满怀期待。当晚,趁着夜色,渡江大军朝江边六圩码头行进,全体官兵就在江边和衣而眠。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就接到通知说有轮船来接我们渡江。我和战友们登上了镇江联合轮船公司的小火轮,而驾驶这艘船的,正是夏阿毛。”杨荣章回忆道。
坐在轮船上,杨荣章既高兴又紧张。当时国民党的飞机在头顶不断轰炸,为了克服恐惧、鼓舞士气,轮船上200多名解放军不约而同地唱起了军歌。
夏阿毛沉着冷静地操控着轮船,在枪林弹雨中穿行。杨荣章紧紧盯着他的背影,看着他熟练地调整航向、控制速度,每一个动作都透着镇定与果敢。他全然不顾头顶呼啸而过的敌机,一心只为了把部队安全送到对岸。
上午10点左右,在夏阿毛的努力下,轮船成功躲过了敌机的一次次轰炸,平安抵达镇江平政桥附近的6号码头。当晚杨荣章所在的部队借住在王家巷一个老百姓家里。在他的记忆里,刚刚解放的镇江城略显平静。“当时镇江很安静,街上看不到行人。”为了振奋民心,让解放区的老百姓吃饱饭,解放军迅速展开工作,开仓放粮。
新中国成立后,夏阿毛历任镇江市建华运输公司建华十二号轮驾驶员,镇江市轮船公司客运队队长,公司工会副主席。195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夏阿毛出席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至1956年,他先后被评为苏南区工业劳动模范、镇江市劳动模范、江苏省先进生产者。
70多年来,国家和老百姓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夏阿毛在战火中驾船的身影,永远刻在了无数解放军战士的记忆里。他虽然不是军人,却用自己的勇敢和担当,为解放事业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