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李丹:一片丹心映煤海
阅读数:153 本文字数:1102
本报记者 胥明虎 通讯员 于鹿 梦婷
在徐州华东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机声隆隆,秩序井然。一身整洁工装的李丹正专注地工作着,时而翻阅图纸,时而检查设备。作为一位扎根煤机制造行业20余年的基层技术人员,她以技术创新点亮了企业的逆袭之路,成为众人眼中的巾帼工匠。
矿井安全的“守护者”
李丹自2003年大学毕业后便来到华东机械,成为一名基层一线的技术人员。在这里,她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工作干劲,在煤机制造工艺研究的岗位上默默耕耘。
20余年来,她以超人的毅力和执着的追求,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与艰辛。从基层产业工人到出色的技术人员,她一步步成长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她编制的《金属结构公司下料通用工艺》有效避免了铆工在生产过程中对部件料的二次加工,推动了工效大幅提升。
在车间里,她总是与图纸和钢铁做伴。无论是处理问题的现场,还是发货的广场,总能看到她忙碌而认真的身影。她爱岗敬业、脚踏实地,为矿井筑起了一道道坚固的防线,成为矿井安全的忠实“守护者”。
甘于奉献的“老黄牛”
“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这是李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她人生的真实写照。
面对公司生产任务繁重、技术人员缺乏的难题,李丹毅然决然地将生产一线作为传道授业的课堂。她驻点指导年轻的科技人员,为公司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
工作中的李丹,就像一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她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始终保持着对工作的热情和专注。她高标准要求自己,用创新破解生产难点、赋能提质增效。
在她的指导下,“五小”创新项目层出不穷,其中焊接作业时防倾倒防护装置,减轻了电焊工在焊接时打支撑的工作强度,获评徐州矿务集团“小发明”项目。一种液压支架结构件焊接翻转设备,经试验后成功投入使用,单在购买设备上就节省30余万元。还有混合气体改造、焊接翻转平台等项目,为公司每月节约成本10余万元,获公司“五小”创新一等奖。
创新创效的“新标兵”
作为公司的技术骨干,李丹始终将创新作为工作的核心。她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攻关极薄煤层液压支架项目时,她带领团队连续攻坚19个月,成功研发制造出适用0.6米煤层厚度的极薄煤层液压支架,刷新了国内支架产品的高度之最。该项目突破多项首台套应用技术,荣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并入选“2023年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为助力公司生产轻量型高端支架,李丹带领技术人员展开创新优化52项,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质量,节约了资金。
从职业到事业,李丹始终坚守初心,择一业、成一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创新与奉献,为煤机制造贡献着巾帼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