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聚人和、强地利、顺天时,江苏省劳模王子纯紧握三把金钥匙——
以科创引领企业向“新”图“强”
阅读数:157 本文字数:2174
王子纯在质量分析会上
王子纯在工作室检测新产品
本报通讯员 潘茂涛 李仙
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天时、地利、人和是创业发展征途上的三把金钥匙。三十余载栉风沐雨,王子纯将这三把金钥匙牢牢掌握,引领企业向“新”图“强”。
江苏东强股份有限公司的一面文化展示墙上,“江苏省优秀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绿色工厂”“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先进集体”“国家级重点新产品”等荣誉格外醒目。从一个濒临破产、籍籍无名的小企业,跻身电线电缆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科技型企业。东强的发展之路离不开企业党委第一书记、江苏省劳模王子纯37年如一日对科技创新的坚持与坚守。
聚“人和”:
四顾茅庐 汇集科创人才资源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王子纯深谙此道,从创业之初便意识到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东强公司创建于1985年。建厂初期,深陷“四无”危机,无资金、无人才、无技术、无市场,企业举步维艰。1988年10月,王子纯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厂长一职。面对此番局面,王子纯明了,唯人才可破局!只有广泛集聚人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才能为企业打开一条生路。为此,他南下北上、选聘英才。
资深电缆专家孟鑫华是东强发展史上的第一位技术顾问。彼时孟老刚从江苏省邮电管理局退休,王子纯用“四顾孟老”的真诚抓住了这一机缘。他三次亲赴南京诚邀孟老,都被孟老婉言谢绝了。当他第四次奔赴南京,顶寒风、踩积雪赶往孟老家后,他的诚心、毅力终于打动了孟老。此后在专家团队的领衔指导下,东强公司开发研制出了HYA600对通信电缆,并以过硬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用户青睐,逐步打开了市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王子纯多措并举,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技术人才的引育留用。在全市率先建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投资培育科技人才;建起博士后工作站、专家楼,投入2000万元兴建东强人才公寓和东强功臣楼,对为企业作出突出贡献的技术人才给予重奖,不断提升科研人才福利待遇;建设“孔子文化园”,将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和企业文化有机融合,不断提升员工的文化自信和综合素质。这些举措,大大稳定和壮大了东强科研队伍,进一步激发东强创新活力,增强了东强发展的凝聚力。
强“地利”:
开拓创新 深耕科研创新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企业之“地利”在于将科技创新等自身优势深挖细掘。栉风沐雨几十年,东强一路以成为“东台之强、东部之强、东方之强”为目标,始终精耕细作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回首30多年的创业历程,王子纯表示:“东强起步于科技创新,成长于科技创新,未来还是依靠科技创新。”
以产品优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王子纯始终把目光放在追赶国际数据电缆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上,先后主持开发了HYA市话通信电缆、高速轨道数字信号电缆、高端数据电缆、35KV以下中低压电力电缆、风力新能源及船用橡套电缆等新产品200多项、1000多个规格型号品种。
以技术升级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近年来,在王子纯的主持和带领下,东强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保障研发投入,打造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环境,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公司每年用于新品研发、工艺革新的投入均占当年销售额的4%以上,用于技术升级改造的资金投入3000多万元。到目前,东强已拥有国家授权专利256件,近两年获得8件发明专利授权;与上海交大、上海电缆研究所、哈尔滨理工大学、中国电线电缆协会、通信协会、铁路系统四大设计院等建立“产学研联合体”,将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有机融合,迅速壮大东强产业工人队伍,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东强公司先后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江苏省政府质量奖、江苏省专利金奖。
以绿色科研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动力。王子纯始终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理念,新上迈斯智能管理系统,建立了现代化的智能调度中心,不断加强绿色研发、注重绿色生产、开展绿色采购、打造绿色厂区。2022年公司建设6MW光伏电站,年产清洁能源700万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5000吨。东强于2022年被认定为“江苏省绿色工厂”,2023年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
顺“天时”:
与时俱进 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历史的必然。新质生产力代表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是助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推进器。作为电线电缆细分行业的领军企业,东强聚焦“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2024年3月与四川九洲集团线缆公司进行了股权合作,协同构建防务装备和轨道交通两个产业引领、东西部区位布局、双品牌运作、资源优势互补的专精特新产业生态,全面加持绿色低碳新技术,进一步拓宽产业链供应链,打造线缆行业区域性标杆,加快推动线缆行业新质生产力快速形成。
王子纯表示,传统产业在新征程中要有新担当新作为,坚持科技创新不动摇,努力在核心技术上求突破、谋发展,持续拓展绿色发展空间,围绕“绿色转型”做好文章。在发展的道路上,东强将抓好新质生产力的“牛鼻子”,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强化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新品的研发,充分释放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效应,为加快形成线缆行业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