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淮安经开区创新模式提升工会服务质效

阅读数:256     本文字数:472

本报讯(于洋 刘欢 卢克余)近年来,淮安经开区总工会探索“工会+”服务模式,整合法律、心理、健康、教育等资源,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切实提升服务职工水平,共惠及40余家企业、1.5万余名产业工人。

工会+社会资源,提升服务质效。该区总与律师事务所、心理服务中心、职业培训学校等10余家单位建立合作,组建专业服务团队,与区内高校暑托项目达成长期合作意向,聘请专职律师提供法律援助服务26次,携手心理服务中心开展“菜单式”心理健康服务12次,有效缓解680余名职工的心理压力。

工会+人才智库,赋能职工成长。该区总工会通过走访企业,收集企业和职工需求,通过建立专家资源库,有针对性地提供技能培训、素质提升等服务。其中,组织淮安工匠、省劳模、科技人才等18名专家,为企业和职工提供劳模宣讲、技能培训、求学圆梦、技术交流、难题攻关等服务。

工会+职能部门,联动助企惠工。该区总与区职能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及时回应职工所急所盼。其中,联合举办焊工培训班、与人社部门举办“春风送岗 暖心在淮”网络招聘会、与区税务局赴13家企业开展工会组建推进工作等。另外,联合经发、人才等部门赴企业开展政策宣讲活动,惠及近万名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