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支持起诉+诉前调解 推进劳企“双保护”
本文字数:1089
万森 摄
3月19日至20日,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组织开展“助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2025年一季度“走进一线看检察”新闻媒体集中采访活动。包括本报在内的多家国家级、省级媒体受邀赴南京、南通、盐城进行采访。
在3月19日举行的现场集中采访活动中,来自南京市、镇江市和常州市的7家基层检察院案例讲述人分别结合自身办案经历,讲述了他们在办案过程中传递司法温度、展现检察担当的生动实践。其中,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支持起诉+诉前调解,推进劳企双保护”案件引人关注。
依法护企是检察院工作开展的重要职责之一,在企业员工讨薪类案件中,检察机关既要维护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也要尽最大努力促进民营企业走出困境,如此才能不断改善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长足发展。
据了解,南京甲公司系民营类企业,员工规模100余人,平时效益较好,员工待遇较高。2022年下半年,因部分股东突然撤资和货款延期问题,企业资金吃紧,导致出现拖欠员工工资的情况。截至2023年7月底,65名员工因拿不到工资导致生活困难,遂提出离职,并向雨花台区人民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
当具有维权意愿的私人主体因自身能力不足,难以利用诉讼方式解决矛盾和弥补受损利益时,检察机关可通过民事支持起诉方式为其提供帮助。面对65名员工的支持起诉申请,雨花台区检察院考虑到简单地监督法院立案难以保证监督效果,且大量诉讼案件,总额高达1000余万元的工资、经济补偿金等均会对企业信用造成负面影响,南京甲公司将更难寻找新的资金来源,一旦资金链彻底断裂,纵使员工取得法院胜诉判决,其实际诉求也很难偿付。
办案检察官多次走访南京甲公司,了解企业经营现状,审查发现南京甲公司虽然当前资金流紧张,但一直积极争取投资,且在手订单数量可观,发展势头良好。员工大量离职后人手短缺,南京甲公司也希望离职员工重返公司。判断企业可能尽快恢复偿还能力后,办案检察官与企业负责人耐心沟通,说服其应先接受65名员工的全部合法诉求,不得推诿不回避;同时联系法院立案庭与司法局法律援助部门组建微信工作小组,综合研判后,确定了加强引导、以调代诉,为公司与劳动者搭建对话平台的工作策略,既要保障企业员工的基本权益,也要帮助企业走出当前困境。
在法院、检察院与法律援助律师三方的共同努力下,37名劳动者与企业达成诉前调解协议,其余28名劳动者选择主动撤诉,继续留在企业工作,企业将分期支付拖欠的工资、报销款项及经济补偿金共700余万元。
2024年4月,雨花台区检察院继续跟进企业的诉前调解协议履行情况,该企业在2023年底找到了新股东注资,65名员工的应付工资已经全部支付完毕,对离职员工的经济补偿金也在分批进行支付,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情况稳中向好。
记者 万森 通讯员 曹娟 王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