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阜宁县总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为导向——
凝聚“工”力量 护航“新”群体
阅读数:329 本文字数:930
本报记者 刘蕾蕾 通讯员 孟晓俊 周永祥
“工会为我们购买保险,过集体生日,送春节大礼包,组织‘两癌’筛查,生活在这个大家庭真幸福。”一提起工会,阜宁县的新业态劳动者们赞不绝口。近年来,阜宁县总工会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需求为导向,坚持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提高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
县总秉承“哪里有新业态群体,工会组织就要跟进到哪里”的宗旨,联合人社、交通、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排查全县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从业分布、行业类别、入会现状等情况,扫清建会工作的盲点和空白点。坚持以依法建会、灵活建会、规范建会、信息建会为主攻方向,落实“点”有部门带、“线”有行业牵、“面”有社区联、“网”有市场管的工作责任制。按照“本人自愿、有序推进”的原则简化入会程序,取消入会门槛,采取“线上+线下”“码上办”等模式,力争让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群体的劳动者一个不少地加入工会组织中来。截至目前,已有3826名货车司机、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群体的劳动者愉快进“家”。
县总在县职工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聘请专业律师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在县人社局、经济开发区、阜城街道、新能源产业园等设立职工法律服务站。同时,借助职工法律服务中心和各镇区、街道司法所的人才资源优势,组建一支135人的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按“网格化”管理模式开展经常性的送法进机关、进村(居)、进单位、进社区、进企业、进工地服务活动。探索创新推行“工会+法院+N”的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试点开展新业态企业劳动用工监督评估,将新业态劳动经济权益问题纳入“法律体检”范围。去年,县总工会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4件,补缴社保费14万元。
县总通过自身助资和单位自资相结合的形式,在阜城大街等新业态劳动者较为集中的路段和企业新建了11个功能齐全的“暖心驿站”“卡友之家”“蓝骑士之家”,以“小驿站”托起“大服务”。举行暖“新”专项保险赠送仪式,向美团、饿了么、中通快递等26家企业的1050名职工赠送专项“意外伤害保险”,为262名新业态劳动者赠送“江苏医惠保1号”。去年,县总工会先后两次为70名饿了么蓝骑士过集体生日,组织40名新业态的女性劳动者进行“两癌”筛查;开展关爱货车司机专项活动,为1000余名货车司机送上米、蛋、油等“春节大礼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