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筑牢职业健康防线 推进城镇困难群体就业

以高质量发展托举民生“稳稳的幸福”

    本文字数:2029

唐义朝代表

刘磊代表

本报记者 万森

筑牢职业健康防线,推进城镇困难群体就业,以高质量发展托举民生“稳稳的幸福”。江苏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本报记者就“职业病防治”“城镇困难群体就业”等话题采访与会省人大代表,听他们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共同助力江苏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强一线员工职业病防治

来自镇江代表团的省人大代表、江苏省港口集团镇江港大港分公司门机司机、高级技师唐义朝这次带来了《关于加强一线员工职业病防治工作的议案》。这位省人大代表、“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作为省人大代表履职时十分严谨细致,准备议案前,首先做了大量功课。

唐义朝代表介绍,根据《2024中国健康管理报告》,在我国职业人群中,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病已成为威胁职业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这一数据反映出职业病防治形势的严峻性。

“一线员工面临着严峻的职业病危害问题,不仅损害了员工的身体健康,也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了负面影响。”在他看来,职业病危害几乎覆盖了所有行业,从传统的制造业、采矿业,到新兴的电子、化工等行业。例如,在电子制造行业,一线员工长期接触化学物质和高强度的电磁辐射;在建筑行业,员工面临着粉尘、噪声、高处坠落等多种危害。还有一些中小微型企业职业健康管理基础薄弱导致一些用人单位工作场所粉尘、化学毒物、噪声等危害因素超标严重却没有任何防治措施。

唐义朝代表提出“加强监管执法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三个建议。在加强监管执法力度方面,他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对企业的日常监管力度,建立常态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企业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员工健康体检等情况进行检查,对违规企业依法严肃查处。同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卫生健康部门负责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的监管,应急管理部门负责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卫生的监督检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职业病患者的工伤保险待遇落实等。”

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省人大代表还阐述了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的重要性,在他看来,进一步完善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主体责任,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同时,结合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及时修订和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评价标准,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在推动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方面,他提出,须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加大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投入。如,为一线员工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企业可以设立职业病防治专项资金,用于防护设施的购置和更新、员工的体检和培训等。同时,鼓励企业开展职业病防治技术创新,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防护技术,降低职业病危害风险。”他说。

加速推进城镇困难群体就业帮扶

来自徐州代表团的省人大代表、江苏省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生产运营部工程师刘磊则提出了《关于加速推进城镇困难群体就业帮扶的建议》。

刘磊代表先后获得“江苏省十佳文明职工”“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十分珍惜省人大代表的履职机会,肩负重任的她说,针对城市困难群体就业问题,目前可以通过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贷款贴息、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办法,给予就业救助,但在政策落实过程中尚存在一些问题。

说到底是技能困难群体自救能力差,她认为困难群体自救能力差,缺乏就业优势,这是困难群体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今年徐州市认定就业困难人员2100人左右,其中90%的人员属于‘4050’人员,基本都办理了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目前靠打零工维持生计。”

她提出加强技能培训、完善帮扶政策、强化校企合作、架构“不打烊”招聘平台等建议。

刘磊代表分析,针对目前普工需求量大的现象,可以通过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面向职业教育院校学生、企业职工和重点群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扩充普工群体队伍。帮助企业逐步建立起一套培养技工的长效机制,可以借鉴国外的“订单式培养”“厂校一体”等做法,培养企业中层骨干力量,甚至是高精尖技术人才,铸就一批工匠式人才。针对缺乏就业技能的困难人员,建议开设简单易学且针对性和实效性较强的技能培训班,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能够保持优势,稳定就业。

同时,她认为,政府部门需当好服务者,完善灵活就业的劳动保障制度,针对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实施分类精准帮扶,要在政策宣传、管理水平、配套服务上下功夫,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进一步扩大就业空间,不断改善服务水平、服务能力,提高服务的科学性、针对性。“特别是兜牢民生底线,开发出公益性岗位安置困难群体就业,并积极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完善税费优惠政策,研究考虑根据就业形式、生产类别、开设场所等具体情况减免税费,将优惠税率进一步细化落实,给予小微企业更多的政策支持。”她说。

刘磊代表还在“强化校企合作”“架构‘不打烊’招聘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