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联引社会组织 促进职工就业

滨海县“工会+协会”发挥“1+1>2”效应

    本文字数:787

“我原来在某纺织公司当保安,因改制下岗,3个多月未找到工作。后来我参加县泵阀行业协会举办的车工培训班,学会了车工技术,现在不仅重新上岗,而且每月工资4500多元,是‘工会+协会’帮我解了难题。”江苏滨海宏拓阀门机械公司职工刘训勤高兴地说。

据了解,滨海县共有社会组织136个,各自有着独特的专业优势,是促进职工就业的得力帮手。为此,滨海县总工会于去年2月出台《关于“工会+协会”促进职工就业的实施意见》,坚持工会为主导,切实履行联系引导社会组织职责,建立“工会+协会”促就业服务平台,帮助化解职工的就业难题。

“探索交叉兼职,结成促就业共同体;实行购买服务,增强促就业硬实力;开展项目合作,扩大促就业效益链。”据滨海县总工会副主席万月介绍,他们在联引社会组织工作中,积极探索工会组织与社会组织相互兼职,工会主席兼任协会副会长,协会会长兼任工会副主席。目前,全县工会和社会组织相互兼职达108个,实行共同制定年度促就业工作计划,按时序进度合力推动落实。滨海县浙商协会实行兼职后,发挥联系企业广泛的人脉优势,加强与企业沟通协调,将560多名下岗职工调剂到发展势头好的企业上班。

针对工会组织缺少专业人才的实际情况,县总工会采用购买服务等社会化、市场化方式,联系引导社会组织为职工就业提供专业化服务,进一步接长工会组织手臂。去年以来,县总工会投入60多万元购买10家社会组织为职工提供17项就业服务。同时,积极与有促就业优势的社会组织开展项目合作。去年以来,县总投入10万元与滨海县家政行业协会开展提质扩容、劳模协会示范引领、县职业中专学校技能培训、卫健行业协会保障职工健康等8个促进就业合作项目,促进向外输出家政服务员768人。

“工会+协会”促就业平台的建立,发挥了“1+1>2”效应。据统计,目前共线上线下培训职工1.6万多人次,调剂就业2300多人,通过集体协商稳定就业岗位4680个,引领自主就业3640人,指导创业186人,帮助自主就业和创业者融资100多万元。

记者 刘蕾蕾 通讯员 刘义昂 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