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1500℃下察“钢”观色 他24年专注一把“枪”

    本文字数:1182

20多年来,雷雨田从普通技术员成长为资深工程师。

本报通讯员 陆宇其

走进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的苏州宝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技术部部长雷雨田正在车间忙碌着,讲解设计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作为该市唯一入选2024年大国工匠培育对象名单的优秀人才,雷雨田不久前从清华大学参加培训回来,向院士和教授们展示了独创的核心技术,得到了专家们的悉心指点。

“从我26岁进入单位算起,这一辈子就是在研究这把‘枪’。”雷雨田说的“枪”,指的就是RH顶枪设备,是RH真空精炼装置的核心部分,在冶炼领域不可或缺。雷雨田介绍,炼钢炉内温度极高,这把“枪”需要在超过1500℃的高温下正常工作,向钢水中以2.5马赫的速度高速喷射氧气,同时需要强冷却,而冷却管的冷却水更是不能渗漏,如果有一滴水进入钢水,就会发生剧烈爆炸,造成严重的生产事故。

2000年以前,由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国家每年只能花费大量外汇来进口RH真空精炼装置的设备、技术和备件,还面临着周期长、易损耗等难题。彼时,刚加入宝联重工不久的雷雨田干劲满满,在接过RH主体设备关键技术攻关的重任后,潜心研究,学习吸收大量中外资料,经过两年的努力,采用锻造、焊接工艺,替代了进口产品的精密铸造工艺。这把自主研发的国产“枪”,在耐用度、可靠度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而价格却只有进口设备的三分之一。

如此攻坚克难的毅力,是在不断地披荆斩棘中锤炼出来的。雷雨田回忆,自己曾在上海宝山钢厂参与电炉导电铜排的改造,时间紧、任务重,所以自己和上司整整三天两夜没合眼,啃下了“硬骨头”;多年前在山东,雷雨田和团队聚焦技术突破,可8次试验接连败北,可他不气馁,迎难而上,终于在第9次试验后才看到成功的曙光。“这样的经历不仅赢得了客户的信任,也让我特别有成就感,我就觉得,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工作态度,什么样的困难也会被解决掉。”雷雨田说。

如今,雷雨田团队研发的“枪”已经更迭五代。最新一代产品加装了智能点火装置,并实现可视化操作,在钢铁都熔化为钢水的极端高温下,这“枪”不但能够监测炉内冶炼情况,还可以用采集到的图像通过色度对比法,精准地测算钢液温度,为我国钢铁工业提质增效打下了基础,满足了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实际需求。

20多年来,雷雨田从一名普通技术员,逐渐成长为一名资深工程师,取得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22项、外观专利1项,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江苏工匠”等称号。

年过半百,雷雨田依然活跃在“老带青”一线。“青年人是干事创业的生力军,面对新技术、新设备、新问题,师徒要合力创新,树立‘有解思维’,徒弟不能等师傅安排,要努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追求精细品质的工匠精神。”雷雨田介绍,2020年起,公司开设了“劳模工作室”,方便科研开发以及对年轻人进行技能培训。在雷雨田的带领下,该公司开展了苏州市紧缺工种培训、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超2000人次;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等项目,培养持证技能人才近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