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 助推江都高质量发展

    本文字数:1788

扬州市江都区总工会党组书记、主席 邱永泉

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国家的栋梁,人民的楷模。目前,江都区有全国劳模12人、省劳模165人、市劳模192人、区劳模701人,共1070人。近年来,江都紧扣“双创双提升”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着力打造劳模示范引领工程,促进劳模及劳模创新工作室成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和促进职工成长进步的“加油站”。

弘扬劳模精神,擦亮劳动光荣的价值底色。

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认真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在推动江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绘就闪亮的人生底色。近5年来,开展“中国梦·劳动美·幸福路”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听党话、跟党走”职工大讲堂等系列主题宣传教育活动100多场次,“义工教授”深入基层开展培训156场,直接覆盖职工3万多人次,尊重劳模、崇尚劳动、追求卓越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激励广大职工同心同德、拼搏奋斗,真正让劳动光荣、创造伟大成为激昂的时代强音,让崇尚劳动、见贤思齐成为最美丽的社会风尚。

弘扬劳模精神,凝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为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江都区总工会紧跟时代要求,立足本区实际,深入调查研究,将劳模“资源清单”与企业的“需求清单”精准对接,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造船业为重点,组织劳模帮助相关企业开展技术咨询、产品开发、技术攻关、工艺改进、成果转化等服务,有效提升了企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江都区每年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研项目100多项,专利申请总量1500多件,名列扬州前列。江苏亚威机床研制的数控高精度板料开卷分条卷取线、数控转塔冲床等在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江苏华伦省劳模陈忠平劳模创新工作室研制的合成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工艺获得国家火炬计划、国家产业成果转化项目奖。江建公司袁邦权劳模创新工作室近年来主持科研项目7项,连续多年荣获深圳市优质样板工程,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推出实用新型专利18项,国家级工法4项,在深圳继续擦亮江都建筑铁军的名号。

举办江都区首届技能人才节。2023年,江都区举办首届技能人才节,区重点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备案企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负责人及优秀技能技术人才、乡土人才代表150多人参加。江都区大力实施产业工匠培育行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构建技能人才选育管控机制,持续完善技能人才激励政策,发放各类技能人才奖励补贴4800万元,全区技能人才总量超16.4万人。

坚持改革创新,诠释当先锋作表率的时代内涵

全区广大职工进一步增强创新创造意识,主动学习新思想、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刻苦钻研新业务、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争做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革新岗位成才的带头人和领路人。以劳模为引领,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迈上新台阶,用实际行动诠释当先锋、作表率的时代内涵。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家、省级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8家(其中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1家)、扬州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0家、扬州市名师工作室8家;涌现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1人、全国技术能手4人、省中青年专家(高技能类)3人、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高技能类)培养对象1人、省大工匠2人、省工匠5人、省企业首席技师25人、省“三带”乡土人才37人,扬州市企业首席技师20人、扬州工匠9人、扬州大工匠5人和龙川工匠275人。

关心关爱劳模,营造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社会风尚

江都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重要工作来推动,完善劳模政策,提升劳模地位,落实劳模待遇,推动更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竞相涌现。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对工会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为工会开展工作赋予更多资源、创造更好条件。近五年,发放劳模“三金”500多万元,组织劳模免费体检2688人次,组织劳模疗休养260人次。

小编说:劳模精神始终是一面跨越时空、永不褪色的鲜艳旗帜。扬州市江都区总工会让劳模成为思想政治引领的主体,提升思想政治引领的感召力和感染力;举办江都区首届技能人才节,建强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厚植劳模工匠文化,用劳模工匠精神锻造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将劳模工匠精神融入江都高质量发展的每一个“细胞”,让其在更宽领域、更广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激发源源不断的创新创造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