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以深化产改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

    本文字数:1325

兴化市总工会办公室 苏祺

兴化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全省产业升级示范地、全国绿色发展样板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兴化新征程。高素质产业工人是掌握最新科技的创新力量,是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兴化市总工会打好深化产改“组合拳”,推动全市职工素质全面提升,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

突出强技赋能,提升产业工人业务素质。举办“家课堂”七点班职工创业就业培训班,开设母婴护理、PS美工、烘焙、中式面点、插花、烹饪、健康照护、短视频制作等课程,为职工提供免费的创业就业培训。广泛开展引领性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开展“十大工种”职工技能竞赛,举办全市首届新业态群体技能竞赛,多维助力职工成长成才。

激活发展引擎,提升产业工人创新水平。成立首家农业产业化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兴化市绿色健康食品劳模创新工作联盟、高性能金属制品产业劳模创新工作联盟,吸纳8家链上企业、24名省市劳模加入联盟,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合作、技术服务、协同攻关、专业培训等活动。出台《兴化市产业工人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成果评价积分奖励办法(试行)》,让职工通过参与创新创造实现“名利兼收”。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广泛开展技术服务、攻关指导、技能培训、思想引领等各类专场服务活动105场次,解决现场技术问题700余个,帮助600名企业职工提升技能水平。

完善分配制度,提升产业工人薪酬待遇。组织召开全市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协商观摩暨工作推进会,指导双乐公司签订“职工技术创新专项集体合同”,积极推广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全市签订薪酬激励集体合同854份,涵盖企业1980家,涵盖职工11.3万多人。积极推动新业态企业签订集体合同,推动集体协商向新领域新业态拓展。

下一步,兴化市总将紧盯市场需求,拓宽人才供给“蓄水池”,聚焦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前景产业,加强与兴化职业中专的沟通协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工会常态化就业服务体系,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创业扶持等贴心服务,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提供免费就业岗位信息,促进职工平稳就业,壮大全市产业工人队伍。持续擦亮“家课堂”“七点班”创业培训服务品牌,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延伸培训触角,推动培训向“新”发力,向基层延伸。开展“百千名师带万名高徒”专项行动,精选十家企业、细挑百位名师、培训千名高徒、力促万人提升,实现双向结对、对口传承,定向培养。

落实好《兴化市产业工人“双培双带”实施意见》,把更多优秀产业工人培养成党员,把更多一线优秀党员培养成劳模工匠,同时提升“两代表一委员”在产业工人中的比例。开展职工技术创新和“能级工资”等专项集体协商,推动企业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要素价值的薪酬激励机制。持续深化“幸福企业”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职工获得感和幸福感,打造水乡产业工人集聚新高地。

实行《兴化市职工创新工程师评价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科学评分、以分定级、以级定奖,进一步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潜能。深化开展“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围绕全市不锈钢、绿色健康食品、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探索异地合作、结对共建新服务渠道,通过队伍共建、资源共享、品牌共创,进一步放大劳模示范效应,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注入劳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