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收费不透明、自动续费、充值容易退款难……

微短剧消费的“坑”,九成付费群体遭遇过

    本文字数:1290

本报讯(记者 徐嵋 通讯员 徐悦)近年来,我国网络微短剧行业异军突起,成为文娱消费的新风口。然而,数据喜人、行业火爆的背后,也难免泥沙俱下,部分微短剧制作粗糙,内容上渲染暴力、色情擦边、同质化严重,宣传上诱导充值、虚假广告、恶意引流,特别是诱导付费导致中老年人权益受损问题突出。近日,江苏省消保委针对微短剧存在的问题委托第三方开展消费调查,并于8月28日发布微短剧领域问题消费调查报告。调查显示,有过付费经历的消费者中,有九成消费者在观看付费微短剧时遇到过问题。

《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重生后我在娱乐圈虐渣》……据介绍,本次体验调查的网络微短剧主要以手机竖屏方式呈现,调查对象涉及抖音、快手、微信小程序、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等平台以及红果免费短剧、星芽免费短剧、河马剧场等5个微短剧APP。

问卷调查发现,在观看过微短剧的群体中,超六成(66.68%)的消费者付费观看过。在付费消费群体中,购买月度、季度会员的消费者占比最多,为55.12%,有54.38%的消费者采用单剧购买模式。单部微短剧消费者实际付费金额区间集中在50—100元,而消费者单剧心理价位多集中在10—50元以下,收费远远高于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调查显示,有过付费经历的消费者中有九成(90.86%)的消费者在观看付费微短剧时遇到过问题,包括自动续费、会员权益不清晰、不明码标价、过度植入广告以及虚假宣传等。

线上调查数据显示,超两成(20.49%)的消费者遭遇不明码标价的问题;一成以上(12.88%)的消费者反映包月、包年会员观剧权益不明晰。微短剧单剧充值模式既有以集数作为充值标准,也有单集支付一定数额虚拟币的形式。充值虚拟币容易出现价格不透明、影响消费体验的情形。部分观看渠道虽然对单集所需虚拟币进行明示,但一方面字体较小,另一方面对全剧所需虚拟币总数未明示,消费者尤其老年消费者无法简单明确获悉充值可解锁的集数,容易陷入反复充值、多次充值的套路。

在小程序或者APP观看微短剧时,平台常常会提供会员服务。调查发现,消费者开通会员服务必须接受自动续费事项,有强制消费之嫌,例如等鱼短剧、河马剧场等APP。体验人员在星芽免费短剧APP开通3天会员,在会员到期前被自动续费19元,查询账单才发现成了月度会员,扣款前未收到任何提醒。

在付费观剧群体中,超过四成(40.69%)的消费者遇到虚假广告宣传的情形。其中,有超过五成(53.65%)的消费者遇到低价噱头、诱导大额充值;四成以上(44.09%)的消费者反映剧集、收费信息随时更改;还有三成以上(35.57%)遇到充值时告知优惠与实际不符问题。

不予退费、客服不响应、投诉无门、有效期条款“躲猫猫”的情况也时常出现。体验人员在快手平台的金色小麦剧场(现更名“月掀起烟尘”)分两次共计充值56.8元购买剧豆观看剧集,然而,在还有大量剧豆尚未使用、剧集未观看完的情况下,却发现该剧下架了,未观看的剧豆也被清空。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微短剧行业充值付费乱象,省消保委建议统一收费模式,强化告知义务,优化自动续费机制,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同时,从源头入手,严把备案审核“入口关”,从末端逆推,探索建立评分机制,推动微短剧“小体量”实现“大发展”,营造健康向上、品质与创新并进的行业生态,激发文化消费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