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邂逅焦溪

    本文字数:905

有人说,古镇大都千篇一律,相似的石拱桥与水波粼粼的景色,相似的白墙黑瓦与光影交错,看过一个便足矣。更何况如今商业化盛行,哪里还有真正的“古韵”可言?然而,焦溪终究是不同的。此地的院落虽小巧简约,不比苏州园林的精致奢华,屋舍也不同于乌镇的白墙黛瓦,但其黄石砌成的半墙,却散发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气质。

听同行的旅伴提及,焦溪又名焦店,这个名字源于朱元璋的师傅焦丙曾在此开设私塾。为了祈求免受火灾,取“水能克火”之意,因而更名为“焦溪”。穿梭于蜿蜒曲折的小道,远远望去,便能看到龙溪河上矗立的古桥,桥额上镌刻着繁体楷书的“三元桥”三个大字,寓意着连中“三元”的美好愿望。踏上桥梁,眼前的画面让我心生欢喜:红花绿柳、蓝天白云与潺潺流水旁的民居,轻松地勾勒出一幅江南风光的画卷,越看越觉得情韵深长。

随着人流,我走进了承越故居的第三进院落。侧门上的砖雕“居安”二字虽已模糊不清,却如同雨后古木散发的沉香,散发着悠远而深邃的气息,从中仍能感受到古人对“安居无虞,衣食无忧”生活的深切向往。听伙伴讲述,这座房子的原主人陆承越是焦溪的最后一名进士,他曾任知府一职。因健康原因返乡后,他担任了鹤峰书院的首任山长,积极培育学生,并定期邀请文人墨客来此讲学,在当地颇具声望。我抬头环顾四周,屋内保留的土坯墙虽然显得老旧斑驳,但从其陈设中仍能一窥当年主人的雅致品味。

焦溪虽然静默无言,但每一步行走在青石板路上都仿佛踏出了历史的回响;每一寸黄石半墙上日影的斑驳都似乎在诉说着往昔的沧桑。我忍不住想要更多地探索这片土地,看看那历经几百年的石墙依旧屹立不倒,瞧瞧石头缝隙间绽放的花朵。

在巷弄间漫无目的地游荡时,我无意中闯入了一个小院。院子里,一位阿嬷坐在竹凳上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听到动静后她抬起头来看向我,眼中闪烁着明亮的光芒。阿嬷向我招手示意并用我听不懂的江南方言说着些什么。我急忙表示歉意并转身离开,却又看见阿嬷站起身来向我挥手致意,仿佛想要挽留我。走出小巷后走在路上我总觉得自己有些唐突,但转念一想,这里是焦溪啊,在这里遇见,无需回避,只应尽情享受这份意外的惊喜。

这便是焦溪,一众绿,一众白,在这里我邂逅了古往今来的一众欢喜。

常州大学 胡杰然